西沐:如何看待中国艺术金融实践的趋势和独立性
目前,对于如何认识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如何看待中国艺术金融的实践?如何认识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与世界艺术金融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理论界与学术界的认知还比较混乱,需进一步厘清。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 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先生被视为中国艺术金融前沿理论与前沿实践的建构者,他在采访过程中,以《如何看待中国艺术金融实践的独立性问题》为题,从几 个方面,系统论述与探讨分析了中国艺术金融前沿理论与实践前沿方面的一些前沿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 处。
西沐: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讲,艺术金融就是一个将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服务过程。当然,这种 服务过程包括产品、方法、支撑等多种服务形式。如果从进一步的学理上讲,我们认为,艺术金融首先是一个新的业态,有自己独立的业态发展进化规律与特征,它 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艺术”+“金融”,也不能仅仅理解成艺术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而是指在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架构体系、金 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以艺术价值链构建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体系及服务与支撑体系等形成的系统活动过程的总和。在这里,理论创新架构体系,包括艺术金融及其产 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等;金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包括金融制度、金融规则、金融政策等宏观性体系,以及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体系等运作 层面的体系;以艺术价值链建构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体系,主要是指不同艺术资源价值体系所形成的产业形态,如艺术原创性的金融产业形态、艺术衍生品金融产业形 态、顾问服务产品金融产业形态、艺术教育金融产业形态及市场支撑服务金融产业形态等体系;服务与支撑体系主要是指政府、艺术机构(企业)、艺术市场、社会 中介与产业支撑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艺术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由此可见,艺术金融是围绕艺术资源资产化在艺术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种融资与服务过程。所 以我们讲,艺术金融不仅仅是一种高级的市场形态,更不是一种概念性的理念,也不是产品层面上的一种呈现,而是一种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基础之上的一种产业形式 或独特的业态表现。在这里,价值链的架构至关重要,其中,发现价值是核心,创造是灵魂,价值整合是主线,艺术资本市场是基础,通过艺术品及其产业市场走向 大众化是目标,国际化是大势。
我们作为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的践行者,在艺术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越来越清晰的围绕以下艺术金融的发展主线,进行深入的工作:即是发现价值---整合价值---构架价值链条--构建艺术金融产业培育平台(新业态的孵化)---形成艺术金融产业链条---做大艺术金融产业规模,所 以,从全球艺术金融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只有发力艺术金融产业链,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才能推动艺术金融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的艺术金融业务发展的态势来看,当下艺术金融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充满活力。可以这样说,除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不断被挖掘、政策效应不断被挤 出以外,我们还正面临一个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管理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催生了全球艺术金融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在以下五个主要的大方 向用力推进:
一是艺术金融新资源新领域所带来的新的产业发展机会,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会;
二是产业文化化、艺术化所带来的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给现有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带来的转型与业态变革带来的机会,这不仅仅解放了老的产业能力,更主要是创造了新的生产力;
三是新技术融合,特别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品市场资源与体系的整合作用;
四是艺术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深入,艺术企业上市,以及在各类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的支撑下而展开的购并与并购,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五是当下全球艺术品市场服务的平台化取向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融合,所带来的市场与产业发展治理机会。特别是当下不断兴起的交易服务平台化+互联网技术式的互联网市场服务模式,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记者:中国特色的艺术金融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金融有什么差别?
西沐:中国艺术金融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金融的发展,共同点不少,区别也很大。具体来讲,最大的差别或是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1、西方发达国家艺术金融的发展是基于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金融的发展与需求不像我们这样急需与迫切,也不会这样关注度、集 中度这么高,潜在规模需求如此之大,探索发展难度如此之大。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关于艺术金融的需求,很容易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获得释放。而我们的艺术资 本市场的发展还刚刚开始,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需求又被消费结构的转型等因素挖掘出来。面对需求与基础的巨大差异,就决定了中国艺术金融和西方发达国家的 艺术金融发展的路径会不尽相同。
2、艺术金融发展的市场支持体系的发育与发展的状况,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异巨大。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与产业支持体系,可以说 已经发与发展比较成熟,除了成熟的画廊体系、博物馆体系、拍卖体系外,有关确权、鉴定、估值、集保、物流等支持体系已很完善,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刚起步 甚至是还没有起步,缺失比较明显。重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接的支撑体系还未建立起来,比如确权、鉴定、评估、咨询、顾问等服务,信息共享体系的建立,确权制度的建立等。在当前,金融机构看艺术品市场,由 于缺少专业经验,感觉水很深,不敢贸然进入,无处下手,而艺术市场看金融体系,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切入。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没有体系与支撑,很 难对接。
二是,缺少衔接融合发展的平台,作为金融产业,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规模化,而规模化的基础是大众化,大众化的依托是社会化。社会化、大众化和规模化是 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实现这“三化”,交易模式就必须创新,不能仅是点对点的信息不对称交易,甚至要突破一对一的封闭交易过程。这就必须要平台 化,而平台化又必须是公开、公正、公平,只有建立在这“三公”的原则上,才能建立公信力,降低门槛与交易成本,实现增信,大众才能放心参与。只有在公信力 的平台上金融资本和资产才能整合起来。不是在偶然的无规则的平台上,而是在非常通畅且有一定标准和规则的交易平台上,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与常态化交易。
三是,在整个交易创新过程中,资源转变为金融资产的对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定价体系的建立,我们所有的资产评估的核心就是定价与机制。实际上,现在的问题 就是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艺术机构定的价格金融体系不认同,金融机构定的价格艺术机构不认可。只有形成大家公认的定价机制,又有公信力的平 台,又有可靠的支撑体系,金融资本和艺术资源的对接才有了稳定的基础和基本条件。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
3、艺术金融发展的市场理念与实际需求的状况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差异。艺术品资产配置是对金融理财产品认识基础上的提升,实际 上在国外,把艺术品当做一种理财产品,一两年内就实现增值变现的观念是很难被认可的。他们更多地认同艺术品作为一种另类的投资产品,推崇资产配置的概念。 在美国、欧洲的很多家庭,艺术品在整个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比例达到了10%,有的甚至达到了20%。因为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实现,是从挖掘发现到价值的增值再 到交易过程的实现,本身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5年甚至8年,是中长期的特性,和一般金融理财产品短期投机的理念有很大差异。而我们目前的很多艺术金融 产品,仍定义在理财产品这一层面,大部分期限在一到两年,这本身就违背了艺术金融发展的价值发现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并强化了艺术金融投资的投机特性。
记者:都说目前中国的艺术金融市场很混乱,乱在哪里,有什么出路?
西沐: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很混乱,而是发育不足、不规范。事实上,艺术金融的出现,其本质是用新的手段 与平台进行艺术资源价值的再发现。在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规范、监管等方面的缺失,前期的实践给人们一些误解,以为艺术品的份额化电子连续交 易就是艺术金融,其实,他最多只能是艺术金融化过程中交易形式的一种并不成功的探索,远远不是艺术金融本身。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是一个体系,这一个产业体系 相对专业复杂,它的发展规模虽然目前不大,但是,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讲,可以说是最难以被操控与运营的一个产业。不然,业界就不会有水太深的哀叹了。
事实上,艺术金融体系的发展有三个环节是最主要的:第一个环节是艺术资源、艺术资产如何和证、银、信、保四大金融体系对接;第 二个环节是艺术资产如何得到产业支撑体系的保障,包括怎么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估鉴定,包括运输物流保证等等;第三个环节是艺术金融体系本身的运作能力、职业 化水平,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新的行业业态,它需要很多专业的人员、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运作和规范的流程。
记者:艺术金融投资适合什么人?普通人想介入艺术金融投资,应该怎样入门?
西沐:中国的艺术金融要有更大的发展,很明显必须要走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大众化之路,让合格的大众投 资者有更多的机会与渠道参与艺术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来。艺术金融之所以能够推动大众化,就是它降低了投资的门槛,把本来门槛很高、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品投资, 变为一个可以大众化的投资市场与行为。也就是说,艺术金融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让每一个普通投资者成为艺术品投资的专家,而是只需要选对投资顾问、选定投资平 台就可以进行投资的一个市场。虽然如此,在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现阶段,艺术金融适合的投资人还应该是合格投资人的概念,对投资人来讲,这需要有一个门槛, 但这个门槛会随着艺术金融发展进程的推进而进一步降低。
投资者参与艺术金融要注意两种理念的选择和认识,一种是资产配置的理念,一种是短期理财的理念。一般投资者要更多地选择前者,规避短期的投资理 财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投入资金要有一定的规划,通过不同的产品来结构性地分散风险。不要搞小圈子的投资,慎重地选择投资顾问机构。
1、关注大势。只有关注大势,并能很好地把握大势的投资才是有智慧的投资。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未有根本 性转变之际,在诚信机制缺失,乱象丛生中,又加入了新的交易制度间的、基于短期行为的种种跨界,增加了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程度,极有可能引发市场交易层面 的一场无序竞争的混战。特别是在市场没有出现主导性的力量之时,在整合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势必形成市场集中度低下,过度竞争引爆的混战,导致资本进入艺术 品市场的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2012——2015年的小年,市场出现了不断萎缩的态势,这是对2011年高速成长所积累的问题是一种消 化,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大势,认清市场底层结构。2013年在机构预期的带动下,市场信心有所聚合,但在 2014-2015年,因为没有市场的有力支撑,市场信心再次分散、晃动,避险情绪浓重。
2、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敢于承担风险。投资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调体验的过程与投资风险意识树立的过程。我 们既不能因为怕风险而错失创新推出与推广的时机,让太多、太复杂的管制压制了大众参与艺术品市场,并学会分析与承担市场风险的学习机会。在对大的架构的把 控下,我们更多地应是进行充分的风险教育,提示艺术品市场风险,让投资者有更多地分析与选择的机会,并逐步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市场风险选择的能力,从而使投 资者有艺术品市场风险认识能力,并愿意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是面对艺术品市场的机会无所选择,无法分享应有的投资收益。
3、重视策略。策略在很多方面涉及细节,但一项投资,在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投资整体的成败,特别是艺术品投资更是如此。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一轮行情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思维、冷静的头脑、慎独的态度及踏踏实实的精神去细心经营。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更加理性地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既要关注拍卖市场的动向,又要关注一级市场的表现,以及由此造成的结果。
第二要把握好收藏的门类。具体说就是:一是投资书画艺术品。但投资书画艺术品需要相当高的鉴别能力,门槛较高,风险比较大,但流动性高,市场支持面广。二 是投资尚处于价值发现洼地的现当代存世艺术家的艺术品。近十年来,随着当代艺术家艺术品市场完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越来越多,行情大势不会逆转,关键在于 价值发现环节。三是投资工艺艺术品及杂项,如古籍碑帖、玉器、瓷器、贵金属及其相关产品。
第三要注意3大纪律8项注意。所谓的三大纪律是指:(1)要学习一些美术史知识,本着虚心的态度多请教,多听专家的意见,不要狂妄钻牛角尖,更不要偏执; (2)要坚持真精新的收藏理念,不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3)确立自己的收藏目的,制定系统规划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八项注意指:(1)不要听故事, 收藏中对事对人要做全面的理性判断;(2)不要以捡漏的心态去收藏,漏往往也是大陷阱;(3)收藏趋于热爱止于投机,有恒心才会有恒值,搞好梯度组合才能 闲庭信步;(4)不要靠耳朵收藏,要认准艺价比,艺术价值比炒作更靠得住;(5)不搞小圈子收藏,要时常跳出圈子多交游,谨防设套、杀熟等高成本支出; (6)多看、多听、多思考,少动手、慢动手,看准了、想明白了再动手,避免盲目与冲动;(7)不要跟风追风,确保收藏周期的可控性及资金的延续性;(8) 培养良好的平和的心态,看大势把节奏从容应对,享受修身养性的乐趣。
除此之外,我们在投资中,还要观察与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如投资顾问、平台化机构等,以减少风险。对长期合作伙伴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内容:
(1)收益是否长期处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水平;
(2)品牌塑造与提升能力是否可持续;
(3)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是否能长期保持;
(4)发展理念是否具有大格局与超前意识;(5)公司文化是否追求竞合中的共赢。
记者:现在是不是入市的好时机?为什么?
西沐: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国人的财富水平的增长与积累都与资源资产化、资产金融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几轮财富大增长的阶段,比较典型的有:
一是企业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企业股票在上市过程中致富了一批人,中国人的财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是房地产资源资产化、金融化。以前,住房是分配制的,后来有了商品房,并逐渐成为一种资产资源,并且可以用作资产化、金融化,进行银行抵押贷款,以及做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成为了一种资产化、金融化的资源,给我们带来了财富的普遍增长。
三是矿产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矿产开采权等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过程成就了一大批土豪(矿老板、煤老板等),这次财富机会虽然与一般投资者的关系可能不是 很大,但它的确是中国一次非常大的财富增长机会。到了今天,我们又面临一次新的财富增长机会,即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过程。而 在这一轮艺术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必将会有大量这方面的服务性需求,这是普通投资者为什么要关注艺术金融发展的一个大的逻辑与背景。
目前,可以说,我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这主要得益于五大方面的推动:
一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激发效应,特别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推动了全球艺术品收藏投资热。
具体的表现就是由于经济不确定性,正在使更多的投资者将投资重点从股票债券转移至实体资产,而对艺术品资产需求不断得到显化,从而带动了艺术金融产业的不断兴起,以及由此带动兴起的新型全球化的专业艺术金融服务的产生。
二是世界范围内艺术品作为优质资产的示范带动。
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艺术品市场及其艺术品资产的表现。
三是市场的巨大需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这一轮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推动力不是市场竞争推动的结果,而是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
四是政策预期的推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相关不动产登记制度法律法规将出台,第二个方面是不动产保有税将渐行渐近,第三个方面是遗产税正在提上议事日程。
五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内在发展规律的推动。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艺术金融实践的独立性问题?如何理解您提出的世界发达国家艺术金融发展的今天不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为艺术品资产化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西沐:当下,全球艺术品市场治理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日趋形成多元化、多样化、多级化的格局。在此 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成长迅速,亚洲艺术品市场比重不断提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处在不断增加的趋势中。以跨界为重要特征的业态整合与融合,以及 在此基础上新业态的生发,逐渐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态势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品资产的共性及其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特殊性问题。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特殊性与其并不 发达的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市场与产业支撑体系,为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探索创造了重要机遇与重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我们要研究分析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资 产化发展的态势,明确艺术品资产化在其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我们更要认识研究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内外动力与机制,以及它在中国艺 术品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及历史作用;第三,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实践应有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从深度与广度上的领先探索,一定会为世界艺术品资产化探 索与发展提供新的理念、理论与方法,从而最终推动与引领世界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步伐。
全球艺术品市场重心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是不变的,也不可能是单一化的。从目前来看,全球艺术品市场重心的东移,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中国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极。事实上,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走向深化、成熟。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呈现出的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艺术品资产化的 重要力量。中国艺术品资产化的实践与探索已经或者正在领跑世界艺术品资产发展的新进程。中国艺术品资产化的实践也正在推动世界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进程,刺激着国际艺术品市场在包括份额化、平台化、金融化、大众化等多方面的探索创新。
不难想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阶段,这样的现实要求并催促着我们要在艺术品资产领域有所创造、有所建树,要在艺 术品资产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的建构,艺术品资产化的方式、方法,以及前沿实践与政策研究等几个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为艺术品资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 视角与经验。由于文化、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环境与机制的不同,在面对巨大需求的同时,建立并创新适合的具有适合我们市场特质、特色的艺术品资产运营模式已是 不可回避。在这个进程中,我们首先要大力学习、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经验与做法,同时,又不能被捆住手脚,切忌简单地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在学习、 借鉴西方的经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些曾经适用于西方的所谓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市场发展需要。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 形态、市场基础、结构机制等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未经研究、不加论证、不做取舍的盲目套用,很有可能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
此外,我国必须要有独立而清醒的发展意识,必须坚定地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今天,一定不会是我们的明天。我们需要自己的创 造、需要在艺术品资产化领域除了有市场规模,还要有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为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这不仅仅是源于我们巨大的消费需求,也不 仅仅是民族自尊心的需要,而是背靠中华民族巨大文化资源,而涌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振兴的需要。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理性,这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了众多市场参 与者、研究者们的一个共识。(摘自《艺术金融》编辑部记者2015年6月的采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