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之子杜维善为何钟爱萨珊古币收藏
收藏史中,收藏理念形形色色,丰富多样,并引伸出无穷无尽的故事。记得以前在日本的大学里教书,曾拜识日本古印收藏大家新关钦哉。他以外交官的生涯(曾任日本驻俄罗斯、新加坡大使,驻香港总领事)之便,在世界各地广泛收集古印,尤其是对中亚、古印度、古波斯的各种印章收集不遗余力,还曾收藏有慈禧太后赐李鸿章的田黄大印,他还因此对中国明代出口贸易的“糸印”有集中的收藏与研究。回国后,我在《西泠印社》社刋中还专门编了一期“糸印”专辑,翻译了他的长篇论文,组织图版,试图引起学术界与篆刻界关注。因为是首次披露稀有的珍贵资料,具有唯一性,当时颇受印学界瞩目。
这回的话题是萨珊古币,性质上有点类似于当年的探究“糸印”。收藏的主人公是香港钱币收藏家杜维善,上海滩大佬杜月笙之五公子。早期痴迷于数千种地质标本;后居住台湾,又嗜古币收藏,有战国秦半两、秦朝半两、汉半两和五铢钱……收藏宏富,业内啧啧称奇。他还有《北斋五铢汇考》等学术论著。曾闻他为两枚稀有的半两古钱,不惜卖掉台北的两栋住宅,花费1000多万新台币方才购得的豪举。而杜维善在读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关于丝绸之路金银币的考古研究论文后,随即转入珍稀古币收藏研究,后他选择古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币为收集对象,终于在收藏界、学术界自树一帜。
波斯萨珊王朝约在公元236一651年,正当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波斯王朝既为大食国所灭,诸王子贵族沿丝绸之路逃亡进入中国,有些还入中朝为官,对当时中东与我国新疆一带的异质文化交流有过巨大影响。检《全唐诗》中反映这一史实的名篇,亦复不少。而萨珊古币除了在西安、洛阳、新疆等地出现之外,在阿富汗、伊朗也多有面世,表明当时流亡的王公贵族活动范围之广。杜维善收集的萨珊古币,若从品类言之,沿丝绸之路脉络寻觅,则有安息王朝、贵覇王朝、西突厥与蒙古地域,涉及西域二十余古国。纵观这批古币,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铸有长胡子头像,或武士或君主或贵族,其中对头盔、发饰、王冠、胡子式样、服装、刀剑武器乃至生活起居、商贸旅行、民俗风景等等的描绘刻画,为今天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是一个成体系的、以萨珊古币为中心的庞大的文化史收藏的体量。
1991年,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提出捐献367枚古波斯萨珊王朝与丝绸之路西域二十余国金银币。上博方面在意外惊喜之余,决定对这批久觅不得的无价之宝辟专馆陈列。自此,上博的此项收藏已超过全国丝绸之路金银古币的总和,创下了中国第一的辉煌纪录。而这一专题收藏,也由私人而公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一个门面,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斯界爱好者与精英人士。
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学术构想已转换成为国家大外交政策,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显学。尤其是关于丝绸之路的经济、政治、交通、宗教、制度、社会、技术的种种研究正风生水起,方兴未艾。我想或许可以有两个课题的小补充不为无益,一是古印章在中国与中东如伊朗、伊拉克、阿富汗,还有南亚印度之间的古代交流与引入,这恰恰是我们这些西泠印社中人的强项,可以组建社内外印学专家为之,也借机拓展“一带一路”大国策映照下西泠印社学术研究的向域外伸延与扩大。二是古波斯钱币如丝绸之路之于萨珊古币等等的资料呈现。交通方便的毗邻,即上海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室便是一个最好的实物、考古资料群。两者,都与收藏有关,都是我们可以驻足的领域。
第一次专程去上海博物馆观摩这一专门陈列时,我是抱着对收藏家杜维善的尊敬之心,认为它于收藏肯定有价值,但于当下文化建设则没有多少引人入胜之处,因为当时我们的目光是对准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但现在有“一带一路”国策的倡导,中亚到中东及南亚诸地域,忽然影响力与重要性大幅上升。下一次再去上海博物馆看这批萨珊王朝金银币,貌似事先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功课,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