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有了新目标:卖给收藏家
国内奢侈品行业近来出现新动向,一些奢侈品在拍场上爆出天价。今年6月,在香港佳士得手袋及配饰类别拍卖会上,一只亮面紫红色爱马仕钻石铂金包,以172万港元(137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拍卖史上手袋最高成交纪录。近来业界盛传:奢侈品与收藏结合可以“保值增值”,于是有不少人冲着这点开始购买奢侈品了。
“可以收藏”
是奢侈品的销售良方
奢侈品又被称作“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国人对其的了解也仅限于“贵”,至于对其收藏功能更是不甚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力度加大,奢侈品行业迫于形势,导购员在向消费者介绍奢侈品时,往往会忽略其“礼品”属性,而有意强调其“藏品”属性。比如他们会告诉你:“一款奢侈品牌的女士手包通过收藏,可以在原价的基础上翻上10倍”,以及“近年来中国的奢侈品收藏者人数达到了2.5亿”这样的话。无独有偶,目前国内不少银行、投资机构也在邀请专业人士为其VIP客户开办“奢侈品收藏讲座”。
难道奢侈品真的可以成为收藏品或者理财产品吗?实际上,收藏品和奢侈品之间本来就有很多共同之处,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奢侈品比收藏品更具实用性和象征性。当下奢侈品与收藏挂钩,并不是想借收藏热的东风来炒作,而是真的想将奢侈品的收藏潜能挖掘出来。近年来国内一些拍卖行纷纷推出奢侈品拍卖项目。在2014年,佳士得在香港建立奢侈品配饰部门,专门拍卖各种奢侈品。去年底,佳士得在香港首度试水拍卖手袋及配饰,拍品总共120件,包括香奈儿、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品牌的经典之作,总成交额达1104万元。据称,爱马仕、香奈儿等品牌限量版包在中国拍卖市场上一亮相就创下价格纪录。佳士得去年的拍卖成交记录显示,在十大成交奢侈品中,九成为中国私人藏家所藏。现今,国内拍卖机构都在寻找具备收藏价值的奢侈品,其中包括成衣、手袋、珠宝和名表等,这些奢侈品已然成为拍卖行争抢热点。
收藏容易变现难
绝大多数不过是“二手货”
如此看来,奢侈品的确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但请注意:并非所有的奢侈品都值得收藏。事实上,大多数奢侈品自打上了使用者的手就开始贬值,其进入二手市场后,即便是未使用过的,价格也要比想象中惨淡,往往比新品售价的一半还低。有关专家指出,95%的奢侈品更多是消耗品,不具保值功能,以红酒为例,其至少要是二级以上酒庄的出品,才有可能上拍;再如名表,即使百达翡丽也不是随便一块就可以上拍的,只有那些价值出众的限量版、纪念版才有投资价值。和其他收藏品一样,奢侈品要想迈过拍卖的门槛,必须具备稀缺性、知名度、艺术价值、内涵意义等多方面的特质才行。
另外,奢侈品收藏对于藏者的要求也很高,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藏者金钱上的投入,更需要他们对品牌做出深刻的研究、对收藏界和流通市场的规则有一定了解。熟悉奢侈品收藏这行的人都知道,目前国内奢侈品变现渠道较窄,主要是典当及拍卖两条渠道。而目前国内典当市场对高档奢侈品牌的接受度仍然很低,开展奢侈品典当业务的典当行寥寥无几。据称,典当行开展奢侈品典当业务的成本太高,典当行需要雇佣专门的评估师,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难以成形;同时,国内奢侈品假货太多,对鉴定来说需要一定的成本。综上看来,当下所谓的奢侈品“保值增值”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罢了。
尽管众多业内专家并不鼓励收藏奢侈品,但奢侈品对藏界多元化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它们的加入无疑给藏者带来了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