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铜鎏金佛像收藏

所属类别: 铜器.瓷器 | 作者: | 来源: 新浪收藏 |  2015-12-23 10:22:03 
0

   青海藏家何云先生四五年前有幸收藏到两尊珍贵的明代藏传佛教造像。

  鎏金泛红,精美绝伦

  “用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被称为‘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最开始出现在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而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发明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了。鎏金是把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的表面,再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子就附着在铜像表面不脱落。”何云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放在屋子一角的一只保险柜,取出锦盒中的一尊佛造像佛祖,这是一尊释迦牟尼铜鎏金坐像。这尊佛像高16厘米,配有仰覆式莲花底座,底座高12厘米。何云先生说,经过专家鉴定,这尊佛像造于明早期。是他五年前在青海东部觅得的。

  这尊佛像是用黄铜铸造的,塑造了佛祖跏趺端坐于双层莲台的形象。造像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造型显得体态轻盈端庄。通体鎏金,头顶螺发,顶饰宝珠,细眉长目,双目微阖,高鼻。面部慈祥安宁,嘴角露出祥和的微笑,给人一种心境平和的感觉。两耳垂肩,身着袒右式袈裟,衣褶流畅,表现出衣物的轻柔质感。双手雕琢精细,似乎金色铜躯之下充盈血肉,栩栩如生。莲座造型讲究,座壁满饰一周莲花瓣;莲瓣细长饱满,并且瓣与瓣之间有小型三角装饰,这正是明代莲瓣刻画的特征。

  何云说,佛像对铸造工艺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佛像的细节处理上,这尊佛像底座莲瓣微微上翘,袈裟的褶皱,还有佛像头顶的螺发,都惟妙惟肖。

  何云指点我们观察这尊佛像鎏金的颜色,这种颜色金里有点发红,呈紫黄金色。他说,这是因为明代有些藏传佛像制作中在镀完金后要做“上红”处理,就是把镀过金的佛像放在一种树皮泡出的红色液汁中煮。因而这尊佛像鎏金发红,正是明代的工艺特征。

  这尊佛像的封底是原装的紫铜封底,封盖中间刻一十字金刚杵图案,在底板接缝处涂抹蜂蜡。可以看到佛像底沿向内敲击出一个边包住了底板。何云说,这叫作包底法,这种方法是历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从8世纪一直延续至今。封底上的图案是从元代开始出现在藏式造像封底上的;这类包底的佛像多还可以作为判断产地的一个辅助依据。

  何云还收藏了一尊观世音菩萨铜鎏金佛像,佛像高17.5厘米,菩萨造像宽肩细腰,比例匀称,表情柔和,高鼻薄唇,显得秀美灵气,两耳垂大环,腰间束带,腰带下前后都有U形连珠装饰。双肩搭帔帛,从肩垂于手臂内侧再折回搭向小臂外侧,在内侧形成一个小圆环,富于装饰,手钏臂钏脚镯均有。头戴花冠,全身装饰繁多。莲座是双层束腰式。封盖也采用了包底法,朝外的一面中间刻十字金刚杵。何云说这正是明代的观世音菩萨铜鎏金佛像的造像特征。

  何云认为,这两尊铜鎏金佛像品相之所以完美,除了保护得好外,跟造像抛光度高很有关系,因为表面越光越细,鎏金的效果越好。更重要的是,这两尊佛像刻画细致入微,每个细节都符合造像规范,体现出明代崇尚的一种协调、准确、精致、成熟的造型美,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品相依然完美,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价格攀升,新高不断

  何云说,从价格上来说,藏传鎏金铜佛像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比起六七年前,今年佛像价格已涨了六七倍,最近一尊明代释迦“成道像”在北京以亿元拍出。然而在2004年以前,佛教艺术品仍然被归为杂项,只零星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上,并且因为缺少质量上乘的拍品,市场规模和影响不大。2004年之后,随着佛教艺术品收藏品种的丰富、收藏队伍的壮大,价格也不断攀升,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热点,同时变身为一个独立品类,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主要拍品。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佛像,总成交额高达3.4238亿港元,其中明永乐款的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成交价1.166亿港元,成为世界上最贵的金铜佛像。

  何云分析,这迅速引爆的藏传佛像收藏热潮,拍场上过亿元的佛像几乎全集中在明清两代。明清佛像,已成为藏传佛像的代名词,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达到巅峰,那时朝廷汇集全国能工巧匠制作藏传佛像,不仅吻合西藏佛像的基准,还以富丽堂皇的佛像样式显现出皇室的派头,在当时就已是无价之宝。何云认为,精品明清佛像的存世数量稀少,它依然存在价格洼地,因而现在入手收藏,仍然不失时机。

  赝品虽多,辨假有方

  何云说,如今佛像市场,造假已经不是秘密。他认为,佛像市场上的赝品主要有这么几类:有粗制滥造的新品;有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出的仿制品;还有的是以旧的残件重新拼凑而成的。

  何云认为佛像辨伪有章可循,并不难。他给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新品造像,可以看它的色泽是否自然陈旧。老佛像外表包浆自然,色泽浑厚,新的鎏金铜佛像即便经过作旧处理,颜色还是比较刺眼。

  对于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出的造像,粗看时有旧气,但只要仔细辨别佛像的脸部、手足部和衣纹细节,就能判断出真伪,这些细节之外的精细程度,肯定与真品无法比,同时,还可以从工艺上作对比。老佛像都要经过严格的手工处理,在面部表情、服饰上都经过细致的雕塑技法处理,尤其是每件佛像的底座,几乎都能找到人工加工痕迹,仿品则有机器打磨的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

  对于以旧的残件重新拼凑而成的造像,除了看是否有拼接痕迹,还需要对佛教造像规程有一定了解,因为古时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张妍)

  来源:西海都市报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当今纸上美猴王”高峻岭书画展在郑州展出
姗姗来迟 奥迪Q7能否“瘦身”成功?
车史上的12月8日 斯柯达品牌引进中国
财报道| 粮丰价贱,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何在?
秋冬季的寒冷、无趣、不时髦,一件斗篷式披肩就完美解决了!
重工打造精致形象,冬季试试妙趣横生的搭配计划!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