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民俗
古代,人们往往把瓷业兴衰寄托于神的保佑,塑造一些偶像进行奉祀。这些偶像有的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有的是为陶瓷业作出贡献甚至献身的人物。由于各地传说不一,所奉祀的偶像亦不尽相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一、祀奉窑神
传说唐末德化宝美有位瓷工叫林炳,一心想试拱大窑烧瓷。因技术不得法,屡试屡败。一天夜里,梦见九天玄女飘然而至,露出一对乳房,频频示意。林炳领悟梦中寓意,将窑房砌成象乳房一样的圆拱形大窑,称为鸡笼窑。后来,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连起来,逐渐演变成龙窑,亦称蛇目窑。
为了感谢九天玄女“点化”之恩,人们按照林炳梦中情景塑造了玄女像,建立玄女宫奉祀,并把制陶始祖虞圣大帝(即虞舜)尊为陶瓷业圣神。后来,又塑林炳像恭奉于玄女之右,林炳被当地住民尊为窑坊公,一同供奉。明初,玄女宫更名为白沙宫;清同治年间,又更名为祖龙宫,并一直沿用至今。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为窑坊公诞辰之日,当地都要举行庆典活动,供品以新开发的订单产品,或新创作并获奖的瓷塑艺术品为主。
二、纪念瓷圣
明万历年间,观音岐四周瓷民为弘扬瓷圣何朝宗的瓷雕艺术,于观音岐上建一座观音岩寺,取名为碧象岩。该岩寺正殿和左右副殿为斗拱,四点金式、木结构,还建有藏物室、佛事管理室,香客接待室等。正殿中奉祀的神像,有何朝宗雕塑的l尊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女等。两边殿中供奉达摩祖师、二代祖帅、吴公真仙等神佛像,香火必旺。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碧象岩重修。民国25年(1936年)又维修。岩寺中住有和尚、居士、尼姑一负责管理日常事务。“文化大革命”期间.碧象岩及泥塑观音神佛像均被毁坏。2002年冬,由陈、邱、苏、颤、孙、林、吴等姓氏村民联合重建。小论历史如何变迁,碧象岩始终是附近瓷民纪念瓷圣何朝宗的载体。
三、窑坊公圣诞节日
农历五月十六日,是窑坊公圣诞纪念日。这一天,在乐陶等村,以窑炉合伙人为群体,各自在祖厝或较大民房设坛敬奉陶瓷业圣神——虞圣大帝、玄女和风火童子。供品有茶、酒、馔盘(内置糕点、果品)、三牲(猪头、鸡、鱼)及菜肴,请道士主持做道场。各道场又统一请木偶戏班演出。这一天,工厂放假,瓷业卡宴客.热闹非凡。做道场、演戏时间长达5~7天。
四、宝美舞龙灯
宝美制每逢春节便舞龙灯游乡。从农历正月初二起,每个窑主游一个晚上,当时已有14个大窑,所以游至元宵节止。龙灯全长53米,每节龙体安上烛座,插上烛火,由人撑着,并配以鼓乐,依鼓点踏步起舞,在宽敞的场地或大街上走动,整条龙灯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
五、窑炉点火仪式
凡是新窑炉点火,或旧窑炉重新点火,都要举行祭祀窑坊公仪式。有设神坛者,在神坛举行;未设神坛者,则在窑炉前举行。点上香火,摆上猪头、菜肴等供品恭请窑坊公,保佑窑炉红火兴旺,烧好瓷,卖好价钱。瓷业主还要给点火几送红包,恭喜发财。
六、民间故事
德化陶瓷生产活动的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成为人们荣余饭后,月下灯前的文化佐餐。除了“玄女托梦教拱窑”外,还有“瓷公鸡”、“瓷眠床”、“瓷洞箫”、“瓷观音与观音岐”、“乐陶地名传说”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瓷洞箫”的传说最为神奇。说的是远古时,德化有一个瓷雕大师,花了10年时间,精心研制,终于烧成一支奇特的瓷洞箫。这支瓷洞箫送人皇宫,皇帝以此洞箫一吹能风凋雨顺,二吹会五谷丰登,二吹会人民康乐,四吹会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