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陶瓷装饰之——造型
2015-03-08 21:26
造型是陶瓷器产生时代的制造技术、社会习俗和美学风格的集中体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花样翻新,异彩纷呈,灿若星汉,蔚为大观。
陶瓷器的造型是器物产生时代的制造技术、社会习俗、文化素养及美学风格的集中体现。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古朴简练,拙稚率真。其造型主要有四类,即基本呈半圆形的钵、盆、碗类:腹雄向膨圆演变的罐、壶类;沿高低向度、在颈肩部变化的瓶、杯、筒类; 以及有足的鬲、鼎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开工艺美术创造之先河。
夏、商、周时代的陶器造型质朴大方,敦厚稳重。其中,夏代陶器以炊器、食器和容器、酒具等为主。商代的陶觚、陶爵形体变得很小,已演变成为明器。周代陶器以袋形足器、圈足揩和平底器为主,常见的炊器有鬲、簋、甑,食器有簋和豆,容器有罍、罐、瓮、盆、盂等。另外,商周时期出现的原始青瓷的造型,一般都仿青铜器,制作已十分精良。
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器烧造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陶车拉坯成型,器形规整,多为饮食器一类的碗、盘、钵、盂等。这类器物的内底自底心开始有一圈圈细密的螺旋纹,外有以道道切割的线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的造型端庄凝练,稳重大方。陶器自西汉起,仿青铜陶礼器逐渐减少,而仓、灶、井、炉、猪圈、家畜等模型明器大量增加,东汉,还出现大量人物陶俑随葬。常见的釉陶器主要有:壶、罐、尊、鼎、盒、瓮等。商周以来出现的原始青瓷器,曾有流行一时的碗、钵、盘、盅等一类饮食器物,至秦汉时期已被鼎、敦、盒、壶、钟、瓮、罐等器形所替代。
从东汉时期起,开始出现成熟的瓷器,其造型常见的有碗、盏、钵、盆、洗、壶、罐、钟、罍、砚及唾壶等。其中最,活见的为四系罐,其造型为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肩腹之间有等距离的四系。壶的造型仍类似原始青瓷的盘口壶,但盘口较浅。盘多为大件,作耳杯的托盘用。盆直口折唇,上腹较直,下腹斜内收,腹种部有较明显的折线。
从魏晋时期起,陶业开始衰落,器形主要有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盘等,釉陶数量也很少。
两晋南北朝时期,器形增加了鸡头壶、鹰头壶、三足盘、猛兽尊等。造型变衔高瘦。如南朝时期的盘口壶长颈、溜角,器身细高;鸡头壶盘口较深,细长颈,壶罐瘦高。在三国、西晋时,壶罐类器物常以碗、碟为盖,盖和口大小不一,东晋后开始配盖。
隋唐时期瓷器的造型丰腴饱满,雍容华贵。隋代的器物,壶、瓶等均为盘形口,罐类一般为直口无颈。壶、罐等通常都有系,多数为竖立状的条形系。盘口壶通体瘦长,足部微向外撇;鸡头壶的壶身比南朝更瘦长,壶口更高,鸡头高昂。杯、碗类器身较深,口部内收,足部较小,平底微内凹。盘类多为浅盘,口沿微撇,下承以喇叭形空心高圈足。这种高足盘是隋代瓷器中最典型的一类器形。唐代瓷器器类明显增多,其中以茶具、餐具、酒具、文具、乐器及各类实用瓶罐为主。碗、盏类器物,唐代早期足部仍为平底、中晚期挖足,因挖得较小,圈足形似古代的玉璧,因此被称为“玉壁底”。唐代最常见的酒具是被称为注子、偏提的执壶,多为圆形短流。
唐三彩是唐代发明的一种主要用于随葬的低温釉彩陶器,流行于唐代中期。器形种类丰富,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仿口用品的明器,如碗、盆、杯、壶、罐、盂、枕、钵等;另一类是雕塑类明器,如各种人物俑、动物俑、马车、牛车、家具及建筑模型等。其中,人物俑造型特点是体态和面部丰满,特别是侍女俑,在今人眼里已丰肥到臃肿的地步。这与盛唐时期“以肥为美”的审美趣味是相符的。
宋代陶瓷的造型特点是清丽秀雅,蕴藉隽永。宋代瓷器出现了大量新的器形。如壶类新出现的器形有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葫芦瓶、双耳瓶、五孔瓶、瓜棱瓶、胆瓶、琮瓶等。 玉壶春瓶是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瓶式,撇口、细颈、圆腹、圈足。梅瓶又称经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逐渐收敛、圈足。花口瓶瓶口如开放的花瓣,细颈微撇,圆腹、撇足。葫芦瓶造型似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芦。双耳瓶瓶颈两侧贴附双耳,耳的造型有贯耳、凤耳、鱼耳等。五孔瓶又称多管瓶,瓶肩部贴附直立的五个管子。瓜棱瓶撇口、直颈、长圆瓜棱形腹。胆瓶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逐渐丰硕,最大腹径在下腹部,圈足。琮瓶在南宋时创烧,造型仿周代玉琮。
宋代的壶类造型富有变化,有带莲瓣形注碗的壶,有执壶身似束腰葫芦的葫芦式壶,有壶体为瓜棱形的瓜棱壶等。炉类有鬲式、鼎式、兽耳式、莲瓣式、鼓钉式等多种式样。花盆类有莲瓣式、海棠式、葵瓣式、六方式等式样。盒类有镜盒、药盒、化妆盒、香料盒等。尊有出戟式、撇口式、直口式等。枕类的造型比唐代更多、更大,一般为实用的生活器件,造型有长方形、如意云头形、鸡心形、椭圆形、银锭形、虎形等。
元代瓷器的造型特点是雄浑挺拔,凝重大气。这在罐、瓶类器物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其上腹部都是饱满圆浑,而下腹部及底部则较清瘦,线条流畅,给人以大气磅礴的美感。一些小型器物,如杯、盘、碗、匝盏类,虽然制作精巧,但仍能小中见大,表现出时代风格。
元代磁州窑最典型的器形为白地黑花大罐和四系瓶。大罐直立、鼓腹、敛足,造型硕大圆浑;四系瓶腹部丰硕,四个宽扁的系竖立颈部。
景德镇窑在元代已确立了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其标志是从接受订烧“枢府”瓷开始的。枢府瓷常见的器形有盘、碗、高足杯等小件器皿。盘为浅圆形。碗的造型有两种,一种是小足、平底、敞口、深腹、折腰,俗称“折腰碗”;另一种是敞口外撇、深腹,下腹部圆鼓,小圈足碗。高足杯足部较矮,上下粗细相差很小,足部外撇,与足部相比,杯体较大,深腹,状如小碗,因此又称为“高足碗”。 明代瓷器的造型特点,早期厚重端庄,中后期则转为圆润秀致。明代早期瓷器造型与元代的风格相去不远,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年间出现的青花压手杯。 这种杯类,坦口折腰,砂足、滑底,足底边缘有微凸一线的特征。早期碗类常见的有鸡心碗、卧足碗、墩式碗、高足碗等;盘类有收口式大盘、撇口式盘和菱花口式盘等;壶类有僧帽壶、扁平大壶、无柄壶、梨壶等。
明代中后期瓷器造型风格已逐渐转向阴柔轻巧,后又转向多样化。其中各个朝代的瓷器造型又显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如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略显厚重;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阴柔纤巧;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趋于大型化和多样化等等。
清代瓷器的造型特点,康熙时期是敦厚挺拔,雍正时期是玲珑妩媚,乾隆时期是精巧繁缛。康熙时期瓷器新创烧的器形品种很多,一个器形品种往往有十几种不同的样式和规格,真可谓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雍正时期瓷器造型线条曲折优美,各部分比例适度,并且出现了大量的仿古款式,其中以仿宋代名窑的器形最为成功,常见的器形与康熙时期基本相似。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品种繁多,前朝常见的器形继续生产并有所改进,又出现了大量造型奇巧的新品种,主要为玩赏物、小件文具等。瓶类琢器盛行转心、转颈等乖巧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