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少帅府:位于天津法租界 金屋藏娇赵一荻
电视连续剧《少帅》的播放,为人们重现了一个世纪前那位叱咤风云而又命运乖舛的风流少帅。
张学良,祖籍河北,生于辽宁。今天,沈阳大帅府的门前,伫立着一尊比真人还要高大的张学良将军塑像。这里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的豪宅,也被称作“老帅府”。有老就有少,张学良将军自己,有没有一座少帅府呢?
检视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会发现他的确是有过一座“少帅府”的,这座府第坐落在天津,而不是沈阳。雪后初晴,笔者专程拜访了这座充满历史沧桑的建筑。
少帅府“竟然”在法租界
走在天津赤峰道上,经过著名的“瓷房子”不久,便可看到和平区妇产医院雕花的铁栅栏门,在它的对面,是一座带有清晰巴洛克风格的白色欧式建筑。这里,当年的法租界32号路,今天的赤峰道78号院,便是张学良将军曾经的“少帅府”,也是他为赵四小姐金屋藏娇数年的神秘爱巢。“少帅府”的主体建筑是前后两座小楼。前楼三层带回廊地下室,后楼二层,总面积一千四百余平方米,在大门前有希腊神殿式遮雨门楼,进入大门须拾阶而上。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这座略显斑驳的建筑依然保留着一丝贵族气派凝重而优雅。
这里属于当时的法租界,作为一名中国将领,在法租界设宅,是否有些怪异呢?其实,这一点也不新奇,当时天津为华洋杂处之地,军政要员在法租界购屋居住已成风气。这座建筑所在的赤峰道,当年又被叫做“督军街”,曾有大批近代史名人在此居住,包括吉林省长张作相、福建督军李厚基、奉军总参谋长杨宇霆、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等。这些人,与张学良父子或为袍泽,或为盟友,少帅府设立在这里,想来亦有政治上的考量。
这座建筑最早建于1921年,仅有前楼三层,1926年再建后楼两层,始成规模,其名义的主人并不是张学良本人,而是张作霖的五姨太张寿懿。这可能还是因为张学良的身份过于敏感,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政治上的麻烦。
1924年,奉军击败直系吴佩孚军进驻华北,年仅24岁的张学良在此战中指挥奉军第三军强行突破山海关,少帅威名自此服众。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开始经常到“少帅府”居住。
张学良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大约在1925年至1932年之间。这一阶段他一度成为全国陆海军副总司令,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也是张学良将军军政上最为活跃的时光,这一段时间里,他曾率军征战四方,也曾在父亲被炸身亡后苦心维持局面,也曾凛然易帜促成全国统一,也曾经历九一八痛苦的洗礼。在如此纷繁的事务中,这座“少帅府”始终为张学良将军扮演着一个“家”的角色。
金屋藏娇赵一荻
张学良之所以对这里如此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为其私奔之后,曾长期居住于此。
赵一荻,出生于香港,是伴随张学良一生时间最长的爱侣。两人的相识便是在天津。一说二人1927年结识于蔡公馆舞会,赵一荻时年16岁。但蔡家人矢口否认,称家中从不举行舞会,二人相识还要早些,是在张将军公馆认识的——这个“张将军公馆”,指的便是“少帅府”。
在这座少帅府中,处处保留着曾经英雄美人的痕迹。且让我们循着主人的步履,一觅历史的芳踪吧。
进入少帅府的大门,是一个近乎方形的过厅,经过一扇门,则是一个几乎占据了整个楼房深度的大客厅,上方悬挂着大型枝形吊灯。这里应该是整个公馆仪式性的场所,用于进行各种社交活动。可以想象,当年曾经有多少英雄豪杰相聚于此。
今天,这里由于摆放了太多的家具而显得有些凌乱,只是贴墙放的一口指挥刀引人注目,细看,原来是将军亲如兄弟的老部下吕正操将军所赠的“虎威军刀”。
上刻七个大字“事到临头须放胆”——这或许是张将军在西安事变前的心情写照吧。
一楼大厅左侧有中餐厅,右侧有西餐厅,考虑到张家在天津人口不多,可以推测这主要是用来进行酒桌外交的场所。其中,甚至还设有颇有时代特色的罗汉床,那估计是为了一些有阿芙蓉癖的客人准备的。
而大厅尽头,则被称作“梅兰芳舞台”,四四方方的一块。据说是因为张学良将军非常喜欢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造诣,经常请他来此唱堂会,因而得名。
因光线太暗,今天的“梅兰芳舞台”略显凋敝。但是,要到那里去一探究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是张学良专门给赵一荻购买的象牙钢琴,磨蚀的象牙音键仿佛在为时光的流逝背书。时人记载赵一荻能歌善舞,这架钢琴是她十分喜爱的。
赵四小姐爱缝纫
一楼是公共场所,三楼是一个大舞厅,也可以改作餐厅,真正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私人空间在二层。
建筑里没有电梯,这可能与主人当时都年轻活泼,虽赶时髦却用不到这种东西有关。楼梯是特意从菲律宾等地运来的硬木制成,设计优美而大气,让这所房子虽有历史的沧桑,却没有多少陈腐的味道。
从二楼的阳台望到外边去,残雪未化,昔日风云人物的旧宅宛然,可以想象当年张学良在这里读报或者与赵四小姐共进早餐的情趣。
朝阳一面是属于张学良的,办公区占了较大面积,有一个办公室,三个会议室,布置豪华。但考虑到少帅作风雷厉风行,有在会议室拉人出去枪毙的癖好,来此开会的军政要员恐怕也会多少带些心理阴影。
张学良的办公室里,保存着笔架和墨盒,据说是少帅曾经用过,专门收集来的。
仔细看,墨盒上有一首题诗:“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
从这首诗来看,此墨盒张学良将军使用时间应在抗战之后,原因是这首诗为少帅自作。这是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时,题写在凤凰古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为《自我遗憾作》。以后他经常吟咏,刻在常用的文具上并不奇怪。但那时的少帅,已经是鬓发疏落,心绪苍凉,再无少帅府的春风得意了吧?
而背阴一面则是赵一荻的空间,不但有卧室,而且有应接间,大概是赵四小姐接待自己手帕交的地方。
昔日床榻上方,一张旧照展示着主人的风采。
在这里,更让人感兴趣的恐怕是当年豪门生活的若干遗存,比如可以看到赵一荻用过的Singer牌手摇缝纫机,显示她应该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
这应该没有错吧,时人评价赵四小姐不善经营,但善生活,所以与善于经营的于凤至对调了位置,由于凤至在外照料家庭,而赵一荻则把一生用在了陪伴张学良上。
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赠予张学良
专门用来放收音机的盒子,以及下层放冰上层放食品的老式冰箱,件件物品,残存的气息,让我们捕捉到主人曾经的愉悦与安适。
也正是在这一层,有一幅书法作品十分醒目,是孙中山赠予张学良的,书曰:“天下为公”。
张学良与孙中山仅在北京有过几次见面,但双方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张学良后来评价其父有才而无大志,而孙中山先生有宏伟的志向,如果两人配合,将是极好的搭档,显示了他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可惜的是,由于时代的关系,这位少帅最终一生蹉跎。
忽然想到,离开天津之后,张学良便陷入了不抵抗将军的困局。而后西安事变,南京受审,雪窦读书,凤凰秋景,直至风雨台湾,一路颠沛流离,直到去夏威夷,恐在将军心中,再无一个可以称作家的地方。
那么,夏威夷就算是家吗?
也许,少帅府中的一幅张学良将军亲笔便是答案。
关东秋爽,故乡月明。
倏然,想起了纳兰容若那首小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隐在闹市的少帅府,历史的一声深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