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收藏重在发现精品
步入位于宋庄的元亨利文化艺术馆,在琳琅满目的古典家具艺术展厅中,挂满了近现代名家的经典之作,无论是盈尺的小品还是巨幅的力作,无不清新典雅,更为可贵的是少有应酬之作。在字画与家具的相互点缀映衬下,折射出杨波多年来所坚守的文化理念及收藏追求。
跨界玩家 以藏会友
杨波喜好交友,身上有着北方的豪爽仗义,也有着南方的细腻温润。在与朋友的闲谈中,他常常泡上壶清茶,伴随着缕缕茶香,思绪层层铺展开来。
上世纪90年代初,杨波与范曾、韦江凡等名家相识,在与这些大家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与书画结缘。时间久了,杨波发现在做古典家具的过程中配上几张名家字画,两者本身就是非常完美的搭配,“买家具的藏家看到这些字画,对你的认识也不一样,对于家具也是格调的提升。”
在随后的日子里,杨波有幸得到了画坛大隐许麟庐、山水大家白雪石诸先生的指点,这让杨波从内心找到心灵的契合点。他感慨地表示,“这些老先生们在画坛可谓德艺双馨,有着崇高的艺术成就,凭借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众多追随者。”前辈们的耳提面命让杨波更加坚定了对艺术品收藏道路的选择。
作为在古典家具收藏领域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杨波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有着开阔的心胸,这让他可以容纳不同朋友,涉足收藏后,他的朋友圈子从企业家扩展到艺术家、收藏家。几年下来,杨波在艺术品收藏上已是大有成就,对于这一切,他也归功于朋友的帮助,而与许麟庐先生八子许化夷的交往最为难忘,他将这段交往比喻成兄弟一般,“每次买画,他都会帮着细心地把关,分析作品价格走势,如何进行真伪辨别,怎样发现潜力艺术家,没有像这样的朋友,就不可能收藏到这样多的精品。”
在朋友的指点和帮助下,杨波已成为在这一领域字画收藏最丰富的藏家。“收藏也是在做人,只有树立良好的口碑,才能与人交心,如果做人做不到位,便会失去朋友,而人生道路的发展与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与值得信任的朋友交往中,情商不断提升,人生道路也会不断改变。”杨波表示。
广博精取品味内涵
“对于富豪来讲,没有经典艺术藏品称不上真正的富豪。”这是杨波时常提及的一句话,并亲身实践着这一追求。置身于杨波亲手建造的三层徽派建筑展馆中,目之所及几乎都是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在他的眼中,一件精品画作的价值不差于十件普通的藏品,有时为了得到一件珍品,杨波有时宁愿花大价钱收入囊中,他说,“精品的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更受业界追捧”。
2003年,杨波首次涉足艺术品拍卖市场,便将几十张精品的作品收入囊中,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从2010年开始,杨波开始了持续三年疯狂的扫画,而他瞄准的几乎都是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别是在2012年,在嘉德拍卖推出的老舍夫妇收藏专场中,杨波为了喜爱的一件齐白石画作,不惜花费巨资购得,回忆起那个不眠之夜,他至今难掩内心的激动,“这样的作品有着强大的魅力,当身心烦躁的时候,拿出来把玩一下就会感受到内在的气场,心情豁然爽朗起来”。
收藏精品是杨波一直以来的理念。“作为收藏家也应切记,要想所藏能够增值,关键不在尺幅,而在于作品的品质。”杨波表示,“画家并不是每一张都是精品,但是精品都是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好的绘画作品很少能够受到市场起伏的影响,做收藏视野要放长远,不管哪个收藏种类,市场永远在追逐精品。”
在杨波的眼中,随着书画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收藏的理念也开始出现了变化,现在不管是藏家、机构还是画家,大家开始重新注重书画的艺术性,重新去品味藏品的艺术价值,“一幅作品的品质应该包括技法是否能让人赏心悦目,内容是否反映现实生活,格调是否传达出一种当代的审美情趣。”杨波表示。
以藏养藏乐在其中
不少人说收藏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都能够投进去。但在杨波看来,玩收藏玩的是一个心态,不要太急功近利。“收藏是讲究缘分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等待合适的时机,各个方面都要成熟了,自然就会拥有。”
在艺术品价值越来越高的今天,作为藏家只进不出似乎很难在行业里立足。对此,杨波表示,“真正的藏家都是以藏养藏,不断在选择,有时候为了一件精品甚至会忍痛割爱,把差一点的东西卖出去。收藏就是在把玩欣赏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他反对不计后果的炒作、造假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必将伤害到藏家,对于市场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他说,“收藏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切忌盲目跟风,少一点功利性,多一些乐趣”。
艺术之美,莫过于欣赏。杨波通过艺术品收藏,更加关注当代的生活状态。他曾经跟随画家朋友到陕北,感受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艺术精神在于刻画出人的内心灵魂,用绘画了解生活的状态,对于收藏来讲,便是了解画作背后所传达出的思想。”
身处宋庄,杨波周围全是被艺术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展览不少,但名气不大,但只要有时间,杨波还是会去看一看,遇到自己喜欢的,也会购买一些。他说,“真正的收藏获得的不是金钱的刺激,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精神的享受,要研究作品背后的内涵”。
从与艺术结缘至今,20余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如今,杨波已成为圈里的大玩家,心态越来也越平和,但对于收藏的情感日益加深。在他的眼中,收藏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的方式。未来,他将在找寻心灵与自然之美的收藏道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