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里有典故的味道
睹物,可以思人,更能鉴史。
在长治“一普”工程中,很多文物都如同一个个历史坐标,它所传递的史为今鉴的宝贵信息,依然熠熠生辉。从战国蜻蜓眼琉璃珠,看异域文化如何融合改良;从金代交钞铜版上,看到滥发纸币几可亡国……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也是“随侯珠”
它是一件晶莹剔透的古物,也是一枚圆润斑斓的饰物,制作工艺从万里之外的异域逶迤传来,从此缀美了贵胄大夫的生活。它来自大琉璃家庭,名叫“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存世不少,我们单说这件——1961年出自长治市分水岭墓群36号墓的珠子。墓内出土随葬品54件,主要为青铜器。组合为鼎、敦、壶。战国蜻蜓眼琉璃珠当时记录为4件,现存长治博物馆2件。
定睛观瞧这两件战国蜻蜓眼琉璃珠,椭圆形,白圈蓝点,形似蜻蜓之眼,中有穿孔,外径0.5厘米。琉璃珠材质是最早的铅钡玻璃,属于中国古代原始玻璃器的经典类型,俗称蜻蜓眼。
何为琉璃珠?相传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救下一条受伤的大蛇,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送给随侯,后人称之为“明月珠”或“随侯珠”。
随侯之珠虽然美名天下,但人们一直不清楚到底是啥。直至1976年随侯墓出土才真相大白。所谓随侯珠,就是精致华美的战国琉璃珠!根据建国以来的考古资料 显示,战国琉璃珠出土地主要集中于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都属于战国时期楚国的故土。“琉璃”一词从何而起?有个浪漫而又凄美的故事为之注解。
范蠡为越王勾践督造王剑,历经3年烧制铸成。王剑出世之日,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绿色神奇粉状物体,与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有金属之音。越王感念范蠡铸剑 之功,将神奇物质命名为“蠡”。范蠡遇西施,以“蠡”打造出精美首饰,作为定情物送予西施。越国惨败吴国,西施被迫赴吴和亲,临别时,西施将“蠡”送还范 蠡,西施的泪水滴入“蠡”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琉璃”就由此演变而来。
何为“蜻蜓眼”?“蜻蜓眼”,春秋战国时期从西亚或印度引入,受到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继而产生了社会需求,导致中原玻璃艺匠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 以氧化铅和氧化钡代替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即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珠面上常有多组由蓝色圆点和白色圆圈组成的“鱼目 纹”,因珠子上叠加的圆圈很像蜻蜓的复眼而得名。
这是“眼睛文化”的产物。“眼睛文化”源于西亚或印度,人们赋予了它“代表神人的眼睛,可用以抵御邪恶”的含义。“蜻蜓眼”珠辗转而至楚地,造型别致,很 快征服了好奇喜新的楚人,而宗教上的意义又暗合楚重巫的文化心理。在楚国强盛的国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湖北、湖南两省为中心的蜻蜓眼辐射圈,远播秦魏。 因此,山西长治出土此物,不足为奇。
战国时期琉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两厘米。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辟邪等图样大不相同。
赏金贞祐交钞铜版 看金朝兴亡
这件文物,绝对是超级大杀器。在宋金历史上,杀人于无形,毁国于庙堂。你以为我要说钩镰枪拐子马,其实,我说的是钱。对,纸钞。
沁县文物馆的这件金贞祐三年交钞铜版,为国内存世金贞祐钞版最佳者,极为珍贵。贞祐三年(1215),已是风雨飘摇的金朝末期,交钞贬值严重,通货膨胀,故此钞发行时间很短。
此版为竖长方形,四周为云鹤纹花栏。花栏外上方横书“壹伯贯”三个大字,右上书“每纸工墨钱捌文足”,下方为“纳旧换新减半”。花栏内上部正中刻有“壹佰贯八十足陌”,右有“字料”二字,左有“字号”二字;两侧篆文是“伪造交钞处斩”“赏钱贰佰贯文”。
中国的纸币之源始于唐宪宗年间的“飞钱”,这是一种官方开具的汇兑凭证。到北宋时,四川民间发行“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北宋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革除伪造之弊,发行“官交子”,便成为最早由政府发行的纸币。
在当时人看来,纸币利于流通、促进交易。但隐藏的巨大危机,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之后不久,纸币就让人见识到了“通货膨胀”的可怕。北宋外患内忧不断, 财政支出浩繁,于是,朝廷不得不滥发纸币,以应付开支。南宋的纸币大多被称为“会子”。这个朝代几乎继承了北宋所有的弊病。由于北有强邻,南宋不得不把大 量财政收入投入到边境战事中。朝廷拿不出钱,只好继续毫无节制地印钞,饮鸩止渴。
南宋把北宋的毛病学了个精通,而南宋是金最好的老师。金贞元二年(1154年),金政府决定设立“交钞库”印发纸币“交钞”。先在黄河以南通行,后来逐渐 推向全境。其最先发行的纸币“交钞”,分大钞、小钞两种: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谓之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称作小钞。钞券与钱并 行,七年为限,到期纳旧易新。到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取消七年厘革之限,改为无限期流通。既无稳定币值之措施,又无解决出多入少弊端之术, 为纸币发行失控大开方便之门。加之金代后期北有蒙古入侵,南有南宋之对峙,军费开支巨大,纸币发行无度,导致贬值严重,不得不废止,另印新钞。
金朝交钞,由朝廷统一印制,分路管辖发行,通行长达六十年之久。为加强纸币印制与发行的管理,设置了印造钞引库和交钞库。同时还设有抄纸房,生产钞引专用 纸,由印造钞引库兼管。在发行方面,各路均设有转运司。然因金钞既不分界,又经常印发新钞,钞名亦不断更新。这样,各种不同名称的旧钞、新钞在市场上同时 流通。其数量越积越多,其值自然越来越低,到元光元年(1222年),万贯金钞换不到一张烧饼,再后,几成废纸(这番场景,是否想到了一麻袋金圆券难买一 盒火柴的民国旧事)。不过,纸钞这口黑锅,金朝倒是没背太久,没几年,蒙宋联合夹击,金朝亦随之灭亡,纸质金钞的命运,大抵会成为民间灶底的不可持续性燃 料吧。交钞铜版大概好一点,既砍不动,又不方便铸剑化犁,所以才保存至今。
多说一句,宋朝亦用纸币,但当时纸币和实物货币同时使用,这样纸币无法大规模贬值。准许实物货币使用,实际上给纸币这个野马套上了缰绳,不至于脱离控制。
钞能载国,亦能覆国。有人把美元也叫美刀,事实如刀啊。 本报记者刘巍
普查之星
袁佳珍(山西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技术员)
她是全省普查数据的“大管家”
入行十多年,袁佳珍从没像今年这般忙碌过。这一年,全省文物普查进入“大决战”,而她,是全省文物普查工作的“大管家”。“大管家”的称号,是全省普查队 员们给她封的,她不但要作为辅导老师出现在各种培训班的讲台上,不分早晚地在电脑前答疑解惑,还得作为普查队员深入基层单位检查督导审核数据,更主要的 是,几乎全省所有普查单位的数据都要汇总到她这里,整理上传到国家文物普查办的数据库。
数据上传这项工作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单是因为全省的数据成千上万、数量庞大,而且国家数据平台经常处于拥堵状态,干着急使不上劲。为了不落下工作,她 只好把任务带回家,还得避开人们上网的高峰期,每晚11点以后开始工作,三四点钟收工,然后小睡一会儿,又得去上班了。一年多来,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 觉。“大管家”操持一大家子的活儿,得细心、耐心、交往能力强,袁佳珍果然把这些特点用到了极致。为保证工作进度,节省传送时间,她每月都要带着成千上万 条数据到国家“一普”数据平台通过内网传送。因为深得信任,她常在下班后被特许留在机房传数据,每次去都要干一个通宵,那些被她的个人魅力“征服”的小伙 伴们会在她困得扛不住时,伸出援助之手。体贴的袁佳珍,也会为小伙伴们送上山西特产或精心准备的礼物作为感谢。
虽说“管家”一职劳心费神,但袁佳珍从来没有叫苦叫累过,在“一普”战线上,她从未缺席,她的欢声笑语、幽默乐观的心态,还为紧张的工作氛围增添了不少乐 趣。其实,长期连轴转的节奏,让“管家”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可她依然选择了默默承受。她对普查工作的全情付出,她对数据的严谨细致,她对队员的热情 与爱心,无愧于“管家”称号。提起自己的工作感受,她用朴实的话语说道:“我喜欢这个‘工种’,所以我工作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