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和田玉:不了解藏品容易一抹黑
和田玉籽料销售随处可见。
玉龙喀什河河床上有许多人在寻寻觅觅,希望得到一块和田玉。
收藏是一种缘份,和田玉的收藏更是一种机缘。
懵懂时读《红楼梦》,贾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有灵性、通人情,当时就想,那必是一方神奇的和田玉吧?自此,我常常惦着和田玉。
终于有了一次到和田的机会,有了探访和田玉的机缘。行前,我已有了几分兴奋,几分冲动。
人生邂逅 第一次亲密接触
和田,古称“于阗”,意为“盛产玉石的地方”。如今,西域新疆早已成为旅游热点地区,旅游新疆的人络绎不绝,但多在天山南北乌鲁木齐周边,远渡大漠、跋涉南疆的人,却并不是十分多。
有幸能去那“盛产玉石的地方”,是人生的一种福分。
千里万里,追着太阳飞乌鲁木齐。然后再飞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与同伴降落在与和田相邻的喀什。“喀什。在蒙语里意为“玉石集散地”,这里如今仍有玉巴扎(集贸市场),逛了逛这里的玉器店、玉石摊位,看了看热闹,算是“热身”吧。
向着那迷人而又勾人的和田继续前行,喀什到和田,公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蜿蜒,大约600多公里,汽车不紧不慢地走了一天。
在这不紧不慢中,我遇到了一块与我有缘的和田仔玉原石。这块玉不在山上,不在河里,也不在玉石店里,而是在英吉沙小刀的专卖店里。
中巴开进英吉沙县,新疆的朋友说,这里英吉沙小刀很有名气。参观了制作,进入选购,每人都有收获,或曰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这时我看到一位戴着小花帽的老汉手提沉沉的小布袋,走进了正在热卖英吉沙小刀的店铺,一位戴着小花帽的小伙子,在柜台的一角接待这位老汉。老汉从装得很撑的布袋里掏出了一块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放在玻璃柜台上。它圆润、柔和,闪动着一种异样的光泽。这一老一少之间显然有一种默契。没听到有多少言语,也没听清他们的言语,很快,他们达成了交易,老汉收起钱,不紧不慢地出了店门。
我朝柜台边走去“这是什么石头啊?”
“河里的!”小伙子摆弄着石头,平静地回答。他答非所问吗?不是的。莽昆仑,逶迤三千里,现已发现多处产玉。古今有和田、且末,新近有青海产玉,山那边还有阿富汗玉、俄罗斯玉,但最温润可人的还是和田玉。和田玉深藏昆仑山腹地,是被人工挖凿下山的,称为山料;山崩石裂,崩落山涧,经若干万年水搬冰磨,冲进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的玉石,这时已变得圆润可人,这是仔料。
山料在山,仔料在河。柜台内的小伙子回答“河里的”,是表明他收到的玉石是仔料。
透过玻璃,我仔细审视那几块玉石,发现绺裂较多,目选了较好的一块请小伙子拿出来细看。
这是青白玉,长约8~9厘米,径约3~4厘米,呈不规则多边形,圆润,有油光,但纹理不细腻(图1)。问小伙子多少钱,他说600元。
在手里掂掂,这块圆润的仔料,约有100多克,若是细腻如羊脂,那就绝对不是这个价了。虽然这块玉料略显粗糙,但我初次手握玉石,感觉着它的沉实、细润,心中惬意顿生。
我几乎不还价就要买下了,考虑到刚才他收购的价格应该不是很高,便试探着还了价,我说:“这石料形状不规则,纹理粗糙,300元可以吗?”小伙子犹豫了一阵,点点头,同意了。第一次与和田玉亲密接触,300元买了块仔料,一路上我就像一直吃着那汁多糖厚的新疆香梨。
玉河两岸 乱花渐欲迷人眼
和田是一个古老美丽的城市,它南倚昆仑,北拥大漠,城边即是迷人的玉河——玉龙喀什河。
向晚时节到和田,放下行囊,我立即去了玉河。
夕阳西坠,玉河烁金,河床里有许多的人在寻寻觅觅。河床里没有明水流动,枯水季节,水已潜入河床底部,形成暗河。只在挖玉人深挖下刨的鹅卵石坑洞里可见到一坑坑的水,在阳光的反射下如明镜一般,影印着河床里寻玉、看景、探奇的人们。稍远处,长臂的挖掘机轰隆着。当地的朋友说,那是在挖玉,河床上的大坑小坑,大都是挖掘机你挖过去、我挖过来留下的印痕。
据介绍,历史上的和田,玉河里每年只捞一次玉。春讯、夏潮、秋捞。八月中秋前后的夜晚,月光皎洁,当地的女子在月光里下河,用双脚探玉、踩玉,感觉到脚下有玉,那些美丽的女子才会(才能)弯下轻柔的腰肢,捞起脚下的那块玉。捞玉人轻易是不能弯腰的,岸上的官员(或老爷)以弯腰的次数计玉——弯一次腰,是要交一块玉的。
这是一种诗意的采玉法,无疑是会脚下“漏”玉的,也正是这种“漏”涵养了玉河自和田城以上的几十公里河段,河床的沙砾中年年有玉、代代有宝,使它有了玉河的美称。当代人深挖细刨,机器掘(有的坑不止3米深),连指头大的子儿都不放过。这种采玉如杀鸡取卵,诗意一丝没有,野蛮还加贪婪(此种状况已被当地政府禁止,玉河可望再度“生”玉)。
初探玉河无果,心有不甘。次日下午完成工作任务后,吾人再赴玉河。由于比前一日来得早,我们见到了当地的一些挖玉人。他们有的小有收获,手中有些或白或青的仔玉,但大多是些薄片状,甚至很纤细的针状物——由此也可见河中藏玉被搜刮的惨烈程度。同来和田公干的同伴被我鼓动下了河,初时犹犹豫豫不肯来,既来,被河床上刨玉、随处可见的玉交易所感染,此时也跃跃欲试,几乎每个人都在与卖玉人洽谈着,仅仅几分钟就被和田玉的魅力和玉河上的玉交易所“俘虏”。因为我先一天已在英吉沙小试身手,买过一块玉了,同伴们认我为“顾问”。我忙着为同伴“掌眼”,误了自己的采买,匆忙中只买得一枚带皮的小仔料(图2),比大拇指头大不了多少,枣红皮,露肉处可见嫩嫩的青白色,很润。
天渐渐晚了,晚饭后将乘“红眼”班机返乌鲁木齐。我有些着急了,千里万里来到这“盛产玉石的地方”,得买块像样的玉石啊!
我提出要去巴扎,当地的朋友看看天说:“巴扎关门了,我带你去找个朋友吧!”
这是和田市郊的一个住户,户主人似是汉族人。我们到达时,已有几位男子在那儿或坐或站,大约是在聊天。
有间屋子陈列着玉石,全是圆溜溜的,看样子都是大个头的仔料。快到乘机的时间了,我没法细细观赏,更无暇借助集束手电光瞧瞧这些圆溜溜的“石头”,是和田玉的仔料,还是类玉的其他什么石头。如果是玉,它的透明度、结构、表象到底如何?
这些“石头”倚着主人率意的支架,立在水泥地上,顺墙摆了一个方圈。匆匆地,我以审视的目光巡视了几圈,也用双手触摸了几块,初步判断,这些“石头”有玉的温润,无言地闪烁着一种诱人的光晕。看色彩,是碧玉、墨玉;看块头,大约都有几十斤、上百斤重,个头最小的恐也有二三十斤重。
陪我的朋友轻声问我“想要什么样的”?
我告诉他,我希望有白玉仔料,小块的,方便携带。眼前的这些碧玉、墨玉,块头大,我买不起,也带不动。
朋友把我的意思告诉了主人家。主人家笑了笑,笑得有些神秘。
俄而,主人家不知从什么地方搬出了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
这是一块扁圆、温润的“石头”,它的主调是青色的,间或有青白色相错落(图3)。用手触摸,上面沾有砂粒,拂去砂粒,细细摩挲,一种凉润、温热慢慢地传到了的指、掌、臂,直至全身。掂了掂,约摸有近十公斤。我心里想,和田之行,有缘相逢,就是这块玉了。但我心中忐忑,若过了万元,我是买不动的——我不知道主人家会要什么价。
我的和田朋友跟我说了主人的要价,我大吃一惊,他让我忐忑的心突然一下子轻松了,我有了一种双重的愉悦。
带着这种愉悦,握别朋友——包括新朋友,挥挥手,再挥挥手,我离开了和田。
在和田机场,这块玉石需托运,托运计重是10公斤。
羊脂玉 一个美丽的梦
和田玉天生丽质,质地细腻温润,硬度大、韧性强,坚强与柔美兼而有之。这些特点使它得以成为昆仑诸玉中的佼佼者,中国四大名玉的上品。而其中的极品,人们公认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玉。
和田玉属于和田,也属于整个西域新疆,乌鲁木齐有很多的玉店、很大的玉巴扎。
从和田返回乌鲁木齐后,公干之余,我不知疲倦地探访一家家玉店,还去过二道桥的大巴扎。
人们向我描述,羊脂玉是“白色的仔玉”,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品质纯正,细腻如嫩肤,湿润如凝脂”,人称“白玉之精”
此番西域新疆之行,我已得到一大两小三块和田仔料。这三块仔料玉石,或青或青白相间或红皮包裹,尚无严格意义的白玉和羊脂白玉。从和田到乌鲁木齐,在那些华贵的玉店,白玉已见到不少,那高贵而尊宠的羊脂玉,贵得无法购买,见识见识也好啊。
“有羊脂玉吗?”这样的问话,显然是很搞笑的。店老板对这种“菜鸟”式的询问,或者是理直气壮地答“有羊脂或者笑而不语。
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里,有一个年轻的店主主动地向我推荐了他的羊脂玉。
这是在我看过他的两块玉之后,他见我对这两物无购买之意,便说:“我还有更好的,有羊脂玉!”
年轻店主很小心地将一枚白玉仔料放在玻璃柜台上,玻璃柜台上垫着红色的绒布。明亮的电灯光下,这枚白玉小籽料比别的白玉确乎是更晶莹一些,更温润一些。得到允许后,我将这枚小石子拿到手中细看,小石子呈斧钺状,一端厚一端薄,是个不规则长方体,长约2.5厘米,宽约2厘米,厚的一端1.5厘米,薄的一端不足1厘米(图4)。它的边角圆润,结构细腻,纹理致密,拿在手上有柔和感和亲近感。
我想,这小精灵有点“羊脂”了,即便不是标准羊脂玉,也是准羊脂玉了。
不足的是,小精灵的一面有浅度绺裂,断口参差不齐。不过,参差不齐的断口正是玉的特征。这毛病坚定我对它的信任。
用手掂掂,这小精灵大概也有十四五克。按好白玉每克起价200元,指头大,需3000元左右,其价格又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年轻店主是维吾尔族人,我向他请教了关于和田玉的很多知识和问题,譬如和田玉与昆仑玉的分辨,玉价飚升的过程,和田玉乃至新疆民间藏玉的状况等等。年轻店主说,昆仑是新概念,任凭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独爱和田玉。他说,这枚白玉小仔料是他几年前从和田玉龙喀什河中拾到的,他一直当羊脂玉看待。他认为我是知玉、爱玉的,愿意交个远方的玉知音。
他出了一个很低的象征性价码。
新疆产玉,产石油,产玉棉花,产香梨,还有哈密瓜,还有冰清玉洁的人情世故。
我的新疆之行,收获的不仅是和田玉。
和田玉的温暖
和田玉有很多特征,但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是温、润、柔美。人养玉,玉养人,和田玉能与人友善相处。
新疆和田行,我得玉四件,它们现在都成了我的好朋友、好伙伴。
第一件,英吉沙青白玉,我把它放在枕边,时常用手摩挲。我感到惊异的是,它的纹理逐渐细腻,玉石的油性逐渐现出,有如人的肌肤在沙漠探险之后回到了温软江南。
第二件,枣红皮小仔玉,我把它放在写字台上,有时装入衣服口袋,让它与人互通信息,现已锃光水亮。只是它本身原有一局部“钙化”(玉也会被大自然腐蚀吗?),显得无光泽。我期待着这个局部能在人的气息作用下恢复活性。
第三件,和田仔料青白玉原石,这件青白相间的宝物,我把它放在书房里。读写其间,朝夕相处,案牍疲乏之时,摩挲这方来自昆仑山玉河的美石,温润通灵,疲乏顿解。令人惊异的是,原本这石只是青白二色,现在却又“生”出了娇黄些许,局部还有淡淡的橙红。这件青白玉原石到我手上时,和田的朋友曾对我说:“可以雕一个很好的山子。”现在有了青、白玉黄些红四色,我很振奋,就雕“新疆风情”吧,青色是大地,是高山;白色是长年不化的积雪;黄色、红色是棉海、是油田……那件原石原来不足的是其间有局部浅层乳白色砂砾,那它就是天然的沙漠和戈壁了。
第四件,小巧玲珑的斧钺形准羊脂玉,这是一枚引我认识羊脂玉的精灵,可以做一个很好吊坠,但我不忍给它打孔,让它保持来自玉河的自然状态吧。它是藏玉人心间的一泓清泉、一轮明月。
匆匆的新疆之行,匆忙的和田玉购藏行动,得和田玉四件,花费不大,在一般收入的工薪族可承受的范围内。回头看,心有喜悦,庆幸第一次购玉而且是在出公差的途中匆匆而为,竟然没有吃药,而且每件玉有个说道、有个喜欢,这说明出差途中、旅行途中,是可以涉足收藏的。旅行中的收藏,丰富了旅行,也丰富了人生。同时收藏对路、增值,也反过来降低了旅行的成本。
如此说来,旅途中的收藏,我们何乐而不为?
当然,旅行中的收藏并不是盲目的。以我这番新疆之行购藏和田玉为例,有这么几点值得总结和记取:
第一,出门之前要有准备、有研究、有目标。第一次购和田玉,不等于以前未见过和田玉。此前,我因公出差大城市时,参观博物馆,逛收藏市场时,留心过和田玉,观察过和田古玉、今玉、山料、籽料,有过文字和图片乃至实物的对比了解,可以说是有玉在心中,到和田时,对和田玉已是似曾相识。
第二,有当地朋友向导帮忙。收藏买与卖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购买者怕的是“单人匹马走夜路”,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藏品,一抹黑中作出错误判断。在当地有了可信的朋友,有了向导,有利于打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客观、科学地作出市场、价格、购买物真伪的判断。
第三,寻找地区差,获取原产地便利。景德镇寻古瓷、和田买真玉、龙泉觅青瓷,许多人说,搞不得,原产地比其他地方还贵。我不否认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我仍相信原产地有价格洼地可探寻。景德瓷、和田玉,原产地货源远富于他地。因为多,因为获取早,早则收进成本低,还因为人缘、机缘,货主存在稍低价格出货的可能。
匆匆和田行,得玉四真品。我感谢新疆的新老朋友,感谢新疆的淳朴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