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瞄准跨境中小企业市场
在国内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滑、大企业议价能力提高等冲击下,有的银行率先将目光瞄准中小企业跨境撮合业务。近日,中国银行在湖南省主办“2016湖南·非洲国际产能合作暨工商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近两年,中行已在国内外组织中外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20余次,为中外中小企业搭建业务平台。
利于缓解银行放贷压力
中行推出“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撮合”平台,是传统银行长期开展国内大企业客户业务后的一次转型。
“境外市场和境内市场发展有不同步的情形,事实上,我们银行境外的资产质量好于境内;国内经济发展遇到困难,银行不良率持续上升,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容纳新增资产。”中行湖南分行副行长王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基于银行业当下的资产状况,中行才更要加大跨境业务力度。”
当业务领域对准跨境后,中行的业务对象也开始瞄准中小企业。中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建称,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走出去难度就大得多,这需要一个中介为其提供语言、信息等方面的帮助。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每场对接会的形式有点类似于企业间的“相亲”,中外双方的企业在每组配对桌上洽谈业务。在此之前,中行会通过内部建立的公司客户信息库、海外商会和中行海外分支机构等对中外企业进行需求“配对”,并安排双方企业先视频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再进行线下洽谈对接。
虽然撮合对接会对企业免费开放,但中行从中外企业后续的合作意向中也收获不少。据王建介绍,在已经举办的对接会中,整体上有50%~60%对接的企业已从中行获得金融服务,其中以保函、信用证等贸易金融类服务为主。
小企业出海需求强烈
中行推出针对中小企业跨境撮合业务的平台,不仅是自身业务转型的需要,也是看准了国内中小企业同样有“出海”的强烈需求。
王建称,改革开放30多年,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已经成长起来,现阶段这些企业多数面临技术升级和进入全球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对于欧美发达地区而言,当地的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方面发展领先,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借机“出海”掌握先进技术恰逢其时;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亟需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对国内中小企业而言,资本“出海”和业务“出海”都有需求。
湖南汉唐农业公司和赞比亚AFE公司就在上述湖南对接会上达成了合作意向,据汉唐农业董事长周冲介绍,AFE公司的主业是种植玫瑰,对方对温室薄膜的需求较大,但当地的薄膜技术不能遮阳、耐锈性能较差,而我国这方面的技术比当地要高得多。
周冲算了一笔账,按照AFE公司对薄膜的需求量和以国内价格计算,该笔交易的金额就高达7000万元,净利润大概在1000万左右。“当然和对方的合作不仅限于此,应该会是整体的节水灌溉解决方案,价格就需要另商定。”周冲说。
王建表示,相对于融资难、融资贵,对中小企业发展而言,最大的瓶颈在于业务的拓展。如果银行能先帮助中小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开拓业务,再为其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反而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
企业担忧汇率风险
不过,商机的背后也蕴含着风险,记者采访的多家“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及银行海外分行高管,均表示做海外项目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其中,汇率风险是大家一致谈到的问题。
“做海外项目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实做的时候很痛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力称。
张力表示,做海外项目时资金安全很重要,所以一直很关注汇率风险,“有些项目本来是赚钱的,但如果算上汇率因素就赔钱了。”张力所在的公司主业涵盖电力系统规划、大型火力发电等领域的工程总承包等,海外业务主要布局在巴基斯坦、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据张力透露,今年以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走强,导致非美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使得最近签单都很谨慎。目前主要依靠三种方式防范汇率风险:一是项目收款时尽量收人民币、美元等“硬通货”;二是在合同中规定汇率波动达到一定水平后需要有汇率补偿;三是在银行做汇率的套期保值,但这个成本也比较高,此外,目前国内银行所提供的汇率套期保值工具并不覆盖小币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海外项目最终是接受小币种支付的款项,即便出现了汇率风险也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
责任编辑: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