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降6289亿 创第三大降幅
据央行数据,中国金融机构口径12月末人民币外汇占款环比下降6289.82亿元,至26.6万亿人民币,为历史第三大降幅。
这是在经历10月份短暂回升之后,机构口径外汇占款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自今年6月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连续四个月下滑,10月份小幅回升129亿元,11月再度下降2212.68亿元。
本周早些时候数据显示,12月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至24.85万亿元,创历史最大降幅。
早先公布的央行数据显示,中国12月外汇储备3.33万亿美元,降至逾三年新低,当月外储环比大降1079亿美元,同样创史上最大降幅。
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双双大降通常意义上被看做是资本外流压力的体现。12月人民币汇率超预期大跌,离岸和在岸分别暴跌了1441和955点,且两者汇差扩大。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可能造成资本外流加速。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William Jackson在本周三(13日)的报告中曾表示,在担忧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情绪驱使下,投资者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抽离资金,抛售风险资产。
他估算,仅中国12月单月便流出1590亿美元(同期新兴市场整体净流出1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若剔除中国影响,实际上其余新兴市场国家本季度是呈现净流入状态。
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周浩此前也称,外汇占款降幅创纪录显示中国正面临很大资本外流压力。中国通过降准应对经济放缓是更可行的方式,降息可能增加资本外流风险。
兴业证券(8.280, 0.06, 0.73%)分析师王涵此前表示,外汇占款减速会加剧“流动性陷阱”压力。随着2012年外汇占款流入的大幅减速甚至出现大规模流出,一方面触发了银行“存款荒”,进而导致银行存款转化为更加不稳定的理财;另一方面也使得M2的增长更加依赖于银行 体系信用(私人部门债务)的增长。所以直接结果是:1)银行负债端日趋不稳定,期限错配担忧升温;2)私人部门(现金类)负债率上升,信用资质下降。这两 个因素是当前银行惜贷、尤其是不愿意投放长期贷款、信用扩张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