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将人民币纳入发展策略大势所趋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6.4874, 0.0074, 0.11%)纳入其管理的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初看之下,关注这一进展的应主要是各国央行,因为它们需要考虑如何重新配置储备,以使其接近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配比。但往深一层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此项决定对全球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提示,提醒他们人民币应当尽快被纳入他们的业务发展策略之内。
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这一新地位,在中期将促进各国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根据近期彭博的一项面向全球储备机构的调查显示,受访者预期到2025年,全球外汇储备中将有10%是人民币资产。
目前,中国以外地区的全球外汇储备为7.8万亿美元。假如现在就实现以上这一配比,那需要有将近8000亿美元来配置于人民币资产。
各国配置人民币的比重正逐步攀升,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人民币是可行的储备货币。受此信号影响,预计未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企业将进一步增加。
人民币供求双方的拉锯,势必加剧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一改数年前普遍认为人民币只升不跌的局面。
因此,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均应留意人民币入篮之后的各项进展,因为人民币的走向必然会成为各企业不容忽视的因素。但与此同时,不同企业的关注重点将不尽相同。
举例而言,在中国内地采购部分零件的制造商可能主要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因为汇率波动将对其零件采购成本产生影响;而对在中国内地有投资、并与内地业务伙伴有直接贸易往来的外资企业来说,他们将需要更为超前的货币策略,这里面不仅应该包括人民币的币值,还应考虑流动资金,以确保他们可以持有充足现金来开展业务。
随着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加剧,企业如果忽视人民币,可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即使对于那些与中国直接业务往来不多的企业亦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无论是新兴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前景的变化对金融市场和贸易流向等都影响甚深。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人民币的重要性,今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当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接近2%,随后全球金融市场迅速作出反应,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中国央行的这一举措虽然在部分人士意料之外,但对密切关注人民币的人士而言,却并不意外,这只是中国实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长远目标的其中一步,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就具体货币策略而言,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万能人民币策略,每家企业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策略。尽管有许多迹象显示,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希望拓展与中国的业务往来,但不少企业目前仍未将人民币纳入他们的业务发展策略里,从而错失超越对手的机会。
人民币逐步成为全球主要货币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决定是一个最新的信号。对全球企业而言,将人民币纳入业务发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系汇丰环球资金管理部人民币国际化环球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