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私募业绩分化严重 亏损王半年亏40%

所属类别: 基金 | 作者: | 来源: 北京商报(北京) |  2016-01-19 09:36:52 
0

   随着近两年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扩容,基金公司、券商资管设立新三板投资产品的热情也在不断高企。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已有约3000只新三板概念基金产品问世,其中带有新三板字样的产品约有1400只,尽管新三板已成为投资蓝海,但从近半年新三板私募基金业绩看却是冰火两重天。

  据中投在线不完全数据显示,新三板阳光私募产品近6个月的收益榜单中,智果奋斗新三板1期排名第一高达261%,最新净值为3.61元,除智果奋斗新三板1期外,凯兴资产旗下的凯兴睿进新三板定增1号的收益也超过150%,达到156.1%。而业绩垫底者永隆新三板投资基金近半年的收益则大幅亏损近40%。另外,橙色新三板指数增强2号基金、鼎峰明道新三板多策略1号和世纪白玉尊创新三板近6个月的亏损幅度均超过18%。

  对于新三板产品收益冰火两重天的现状,格上理财研究员认为,管理人投资能力、投资策略、估值方式差异、布局时间不同等均是造成最终展示净值不同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新三板基金的投资范围既包括拟挂牌企业股权,也包括已挂牌企业股票,这一投资范围决定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和不同的估值方式,均会影响基金运作期净值展示和投资者的最终实际收益。

  事实上,对于新三板一二级市场来说,投资阶段不同,拿到企业股权、股票的估值也就不同,对于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投资者进入时估值越低最终收益越高。对于拟挂牌企业股权,以成本估值,直到实际退出获取收益后才会实际展现到净值上;以协议转让方式交易的股票,以成本或最近一次转让价格估值;做市企业股票,以最新交易价格估值。这就意味着,若基金投资策略为重点投资于拟挂牌企业股权,那么投资期内净值会一直在1元附近徘徊,并不具有参考价值。经过一定的投资运作时期,一旦有项目退出,很大概率会迅速拉高产品净值。

  值得一提的是,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基金的主要发行方包括私募、券商资管、公募专户及子公司、信托等四类。私募基金是新三板产品发行的主力军,占比高达48%,信托、券商和公募基金公司占比分别为36%、14%和2%。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具有投资管理能力的私募、公募、券商机构在新三板投研上更有优势,而信托往往只是一个通道的角色,承担资金募集,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信托发行的新三板产品时还需要考量背后投顾方的投研实力。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河南众创联盟启动 携手百家创投机构抱团共赢
“当今纸上美猴王”高峻岭书画展在郑州展出
姗姗来迟 奥迪Q7能否“瘦身”成功?
车史上的12月8日 斯柯达品牌引进中国
财报道| 粮丰价贱,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何在?
秋冬季的寒冷、无趣、不时髦,一件斗篷式披肩就完美解决了!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