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泰达宏利:医疗美容兴起 她经济时代到来
在韩国,按照传统每个女生在18岁成人礼那天都会收到这样三份礼物:玫瑰、香水和KISS,但近几年一份更贴心的礼物在流行--一笔整形经费,成为父母送给踏入成年的儿女们的一份特别关怀。随着韩流的不断渗透,加上国人在思潮上对于个性独立和个体之美的追求更加果敢,社会大众对于医疗美容的接纳度开始快速提升,这股“美”的风潮正在席卷大陆。
概念上来讲,医疗美容服务分为手术类整形和非手术类微整形两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3年我国手术类、非手术类整形合计480万例,2009-2013年复合增速15.5%,其中300万例为非手术类,整体占比62.5%。医疗美容正式进入中国不过20年时间,已经达到上千亿市场规模,且仍旧保持接近20%的增长。
“她经济”时代,女性消费崛起,医疗美容消费从小众需求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先看三组数据:据统计,我国20-49岁的女性约3.3亿人,其中城镇女性1.82亿人,消费基数庞大;根据中国年度消费数据的统计,全国75%的家庭总消费是由女性决策的;根据《国际商业调查报告》统计,内地企业高管中,女性占比达到25%,超过全球22%的平均水平,可见,女性在家庭、职场中的地位正在迅速崛起,自然,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也成为了社会消费的主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投资美丽,对女人而言,是一个终身命题。医疗美容作为可以快速满足女性对容貌要求的医疗手段,成为女性追求美的一条捷径。
比起消费能力,更加重要的是消费观念的开放。早在10年前整容还是一个敏感隐晦的字眼。随着社会思潮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加果敢,社会大众对于通过医疗手段实现容颜修正给予更宽容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不用“大动干戈”的微整形带动医美消费从娱乐圈从业者开始渗透到大众消费市场,这是医美行业能够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医学美容的兴起离不开医学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微整形为代表的技术革新降低了消费门槛、扩大了消费受众、拉长了消费周期,也是医美消费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09-2013年我国手术类、非手术类整形实施总数复合增速分别为10.66%和18.9%,微整形整体增速远高于手术类。
在10年前,行业还是以手术类的整形为主,由于医疗风险大、手术费用高等原因,受众相对较窄。微整形技术的出现降低了整体医疗美容行业的消费门槛,客单价从手术类的上万元降低到几千元,消费人群的年龄段从35岁以上扩大到20岁以上,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手术类的终身性,以玻尿酸、肉毒素、自体脂肪为代表的注射类产品维持期限平均在3-6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旦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周期开启,就需要贯穿终生的高频重复消费加以维护。为了更大范围的扩大消费受众,各大上游制造商已经开始涉入针对90后的产品研发中。
然而,医疗美容作为一个医疗属性的行业,目前最大的制约行业发展的障碍是监管的相对混乱。上游的药品、耗材、器械的流通环节缺乏监管,A货、走私货、假货盛行,尤其是在经营不规范的小型医疗门诊,这种情形更加泛滥,下游的医美服务机构,同样乱象丛生,大量缺乏医疗资质的私人诊所和工作室存在,导致整体行业秩序参差不齐,从这个角度来讲,行业也亟待监管的规范和整合。
在消费领域的研究投资中,最诱人的领域无外乎兼顾了高支付能力和强支付意愿消费群体的消费,医疗美容恰好就是这样的领域。目前国内医疗美容行业规模大,增速高,服务业自主定价的特质决定了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客观。资本也在逐渐关注到这个领域,目前的行业集中度很低,CR2不足2%,也为资本整合提供了空间。行业的资本化加速大概率会成为2016年新兴消费服务领域一抹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