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新规实施 保险公司难当“提款机”
3月21日开始实施的中短期续存人身险产品新规,以及于今年1月1日实施的偿二代,对保险行业产生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要接受考验的,是在保监会申请保险牌照的准保险公司股东们。
据了解,目前有近200家等待批筹的险企在保监会排队。3月13日,针对社会关注的“保险牌照审批”问题,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当前蜂拥而入的社会资本,有一些是跨行业、跨部门流动过来的,对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他表示,寿险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7年~10年,股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险当成“提款机”。
从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实施的系列新规中可以看出,风险导向在保险行业变得更加明确。3月21日实施的《保监会关于中短期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过去通过承诺高收益揽收大量保费,在投资端赚钱的激进运作方式,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约束。
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投资赋予不同的风险因子引导保险资金投向收益更稳定的领域,对于波动较大的二级市场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股票,赋予了更高的风险因子,使这些投资对于资本的占用变得更大。
上述两个重大变化对保险公司的负债和投资做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约束,一旦保险公司风险业务增加,资本金将面临短缺,导致偿付能力下降,从而面临增资的要求。
一家保险公司高管日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始终要“姓保”,管理风险是保险公司的主业。如果把保险公司当做上市公司或者股东的“提款机”,抱着这个动机来设立保险公司,今后可能要失望。
他表示,保险公司原本并非暴利行业。在此轮保险牌照热之前,有不少民营资本进入保险行业,但运营数年之后公司不仅没有实现盈利,还面临着增资的要求,最终退出了这个行业。
记者梳理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去年以来共有15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寿险公司2家,财险公司8家(包括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航运险公司1家、信用保证保险公司1家、再保险公司1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
除了上述15家已经通过审核拿到保险牌照的公司外,还有3家公司被保监会给予了“不予许可”的批复。这3家公司分别为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开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天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