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潮涌 2016年或深耕海外
保险机构的资金实力已让市场无法小觑。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月,整个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396.7亿元,同比增长19.7%,总资产达120794.3亿元,较年初增长18.9%,净资产达15751.1亿元,较年初增长18.8%。
相比以往单个保险机构的一枝独秀,2015年则是一批保险机构的相继崛起。二级市场险资举牌潮持续、海外项目逐个落袋,保险资金正在走向配置多元、收益向好的路上,但国内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无风险利率下行、股市走势不明,保险资金也面临着资产荒考验及期限错配等风险。
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2015年各家保险机构的收益目标达成不难,部分有望超过2014年,对于正在开启的2016年,预计非标资产及海外投资或成险资主攻方向。
救市掀举牌大幕
自2015年3月央行年内首次“双降”,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和债券上的占比呈下降态势,相应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他投资占比则上升明显。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14年末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和债券上的合计占比达65.3%,到2015年前11月,该两项合计占比降至58.1%;2014年末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他投资占比合计为34.8%,到2015年前11月,两项占比上升到41.9%。
得益于2015年上半年股市走势的大好,保险资金及时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2015年一季度整个保险业实现2.23%的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5.16%的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2.8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现5.92%的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1.95个百分点。
然而好景不长,股市在2015年年中出现灾难式震荡,保险成为救市的一大主力而备受关注。保监会资金运用处相关负责人于2015年7月初表示,为维护市场稳定,保险机构一直在持续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自股市大幅波动开始至7月8日,保险机构持续净买入1122.62亿元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其中股票净买入574.2亿元,股票型基金548.42亿元。
与此同时,保监会于2015年7月份出台相关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正是有赖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加码,“险资举牌”这一年度大戏开始上演,直到2015年年末亦未见停歇。2015年12月底,中融人寿在一周时间内连续举牌天孚通信(300394.SZ)、鹏辉能源(300438.SZ)及真视通(002771.SZ)三家上市公司,为2015年年末举牌潮又添一股新势力,2015年下半年已有近10家保险机构举牌20余家上市公司,花费约1300亿元。
“部分积极举牌的公司是平常销售风格较为激进的公司。传统保险公司这两年重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个险渠道,公司能够从中获得稳定的利润来源。而一些发展时间较短的保险公司,搭人力渠道已没有优势,银保、互联网等成为其销售主渠道,高收益、高现价的分红险、万能险能够最快时间获得保费,走资产驱动负债道路,相应配置要求也更激进,蕴藏风险肯定也较高。”一家保险公司执行副总裁对记者表示。
在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看来,险资举牌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优势和非标市场准入的差异性。以上市险企为例,资产端股权、非标、企业债/国债收益率分别约为10%、6%、4%~5%,股权和非标收益率优势明显。中小险企非标配置基本达到上限,同时非标中主要为信托,获得其他优质债权计划、资管计划的能力偏弱,因此优质股权配置成为重要方向。
然而,保险机构在举牌上的豪爽也引起监管层的注意,2015年末保监会出台《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规定要求保险公司今后举牌需披露相关内容。“这说明监管层注意到了其中隐藏的期限错配、市场风险等,对保险机构在资金运用上的操作要求更为严格,但是否会影响保险机构继续举牌,还得看各家保险公司的整体战略。”一家小型保险公司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医养、海外步伐加快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保险机构此番举牌潮瞄准的是高收益及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增持诸如地产、银行等上市公司,未来将有机会提升其与保险业务的协同性也是长远追求。
但相比市场对保险机构与举牌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所展开的想象,部分传统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将计划落地。例如,2015年6月泰康之家·燕园开园试运行,12月泰康人寿投资的首个二级老年专科医院在燕园养老社区落成,总投资2.9亿元,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初设床位100张。
随着保险机构在国内相关产业链布局的纵深,出国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也成为保险机构2015年购物车的“大件”,买买买毫不手软。
2015年初,中国平安斥资3.27亿英镑购得大型写字楼伦敦塔广场(Tower Place),随后与中国人寿联手铁狮门(Tishman Speyer)斥资5亿美元收购名为“Pier4”的波士顿4号码头地产项目。10月底,中国平安宣布与美国Blumberg Investment Partners成立地产合资平台,初始投资组合包含多个核心市场全新物流资产,项目价值超过6亿美元,投资组合进一步多元化。
保险机构率先走出国门的代表安邦保险在2015年也没怠惰,先是2月以约合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东洋人寿57.5%股权,同月又以约1.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股权,代表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荷兰保险市场,11月宣布以每股26.8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信保人寿保险公司,拿下其海外并购之路第六大单。
“2016年保险机构应该会加大海外资产的购买力度,国内高等级固定收益资产已经相对较少,且人民币在持续贬值,未来汇率肯定会国际化市场化,这期间合理利用外币资产对冲汇率风险是一个必要做法,寻找长期、优质的海外资产是对冲本国降息周期的方向之一。同时,保险机构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契机,加快海外布局。”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上述小型保险公司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中小保险受到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单独出海的可能性不大,2016年资产配置的重点应该还是放在另类投资上,“国内股市依旧不稳定,现在很难对股市走势有一个准确判断,只能见机行事,且2015年年末不少保险公司都有加仓,再加的难度较大,银行存款和债券等收益不会较2015年有明显改观,所以还得将重点放在另类上。”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强调,因为保险机构以往不少另类投资项目都来自于地方融资平台,对于隐现的违约风险保险机构要更加谨慎,但可以多关注国家重大PPP项目,找到合适的参与模式。此外,保监会2015年放开保险私募基金投资和保险资产支持计划,保险机构2016年在这些领域也可能取得更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