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成果发布 共发现文物200余件

所属类别: 业界资讯 | 作者: | 来源:  |  2017-01-11 10:12:36 
0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0日讯(记者 成琪) 历时三年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于2016年10月结束,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辽宁省“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情况。据悉,三年的调查工作共发现(提取)文物计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

 

“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发布 共发现文物200余件

 

"致远"餐盘” 型制为宽平沿,浅弧腹、盘心平、圈足。盘心有篆书“致远”二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盘口沿处一圈锦纹,纹饰原有描金,因海水浸蚀仅留下纹饰印痕。口径20.5、底径11.5、高1.5厘米)。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这三年里,“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经过了档案研究、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身份判别、保存状况与分布范围确认、回填并实施初步保护措施等阶段的工作。2014年4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物探调查工作,锁定水下沉舰的准确位置;2014年8~10月, 开展局部重点调查工作,清理出沉舰的上部轮廓;2015年8~10月,考古调查发现 “致远”瓷盘、穹甲、方形舷窗、鱼雷引信等重要遗物,确认沉舰的身份为北洋水师甲午沉舰“致远舰”;2016年9~10月,清理出沉舰的舭龙骨,确认沉舰的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整体保存状况;本次水下调查工作结束前,采取牺牲阳极的办法对舰体采取保护措施。至此,致远舰考古调查工作顺利结束,并取得圆满成功。

 

“吕义泰白铜寿纹水烟袋” 缺水斗、吸管。外筒上下口沿云雷纹,中腹团寿纹。烟仓内盖上刻有“汉镇 吕义泰 刘盛”字样。“吕义泰”为清末“汉口镇”专制铜水烟壶的商家,本壶刻字“汉镇”缺省 “口”字,“刘盛”应为制作匠名。宽8.8,残高8.8 ,单筒径4.1厘米

 

“吕义泰白铜寿纹水烟袋” 缺水斗、吸管。外筒上下口沿云雷纹,中腹团寿纹。烟仓内盖上刻有“汉镇 吕义泰 刘盛”字样。“吕义泰”为清末“汉口镇”专制铜水烟壶的商家,本壶刻字“汉镇”缺省 “口”字,“刘盛”应为制作匠名。宽8.8,残高8.8 ,单筒径4.1厘米

致远舰现已完全掩埋于海床淤泥之下,给调查确认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在物探搜寻阶段,水下考古队广泛收集海战资料、文献史料、古代海图、渔民口碑线索等来圈定搜寻区域,采用多种物探手段进行反复勘探(包括多波束声纳、旁侧声纳、浅地层声纳、磁力仪),最终锁定沉舰位置,并通过潜水探摸得以确认。在重点调查阶段,水下考古队首先确认沉舰的外部边界(两侧舷边与艏艉),并选择在舯部位置进行抽沙,确定沉舰的埋深与保存情况。

经水下考古调查确认,“丹东一号”(致远舰)沉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 舰体保存的高度约2.5米,埋藏方向西南-东北走向。虽然沉舰内部舱室未做过多清理,但仍可确认出残损的水密舱室、锅炉舱、穹甲板等部位。其中,穹甲与锅炉发现于舯后部,水密舱见于右舷前部。船体外壳用钢板构造并使用铆钉连接,内侧贴木质船板。船壳所用钢板较薄,仅厚1厘米左右;穹甲以三层钢板铆接,可厚达10厘米。近底部的舭龙骨用角钢、铆钉与舰体相接,宽约20厘米,结构完整,距舰底高约80厘米。

 

“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发布 共发现文物200余件

 

57毫米哈乞开司炮肩托 铜质,长95厘米,保存完好,系57毫米哈乞开司炮所用。按档案记载,当时致远舰上共安装了八门57毫米口径有哈乞开司速射炮,水下考古调查中发现十多枚57毫米哈乞开司炮的炮弹壳。

沉舰残余部分在海底淤泥中保存状况较好,舰体外壳钢板强度较高。殊为可惜的是,致远舰舰体原有高度应该在8米左右,而现存高度仅2.5米,按此推算,舰舱高度已被切削掉一半,舰体损毁相当严重。水下考古工作期间,水下考古队还对沉舰的外围进行了钻探,探明沉舰遗物主要散落分布范围在3.8米范围内。此外,水下考古队还采取多角度近景拍摄方式,通过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获得较大范围的沉舰水下三维影像。

2016年度水下考古工作结束前,为避免海水对铁质舰体的侵蚀,水下考古队对沉舰采取了牺牲阳极的保护措施。在舰体加贴锌块以后,只要定期更换锌块,可以显著减缓海水对铁质舰体的侵蚀。牺牲阳极的保护方法在我国目前水下考古工作中是一个创新,为水下铁质文物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新的借鉴方法。

 

“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发布 共发现文物200余件

 

"陈金揆"单筒望远镜 保存基本完好,仅中部被挤压破碎,包括三个目镜片、一个物镜片。全长50厘米,物镜7厘米。物镜上刻有英文花体字,初步辩识为 “Chin Kin Kuai”, 为致远舰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字。陈金揆是致远舰上官职仅次于舰长邓世昌的重要人物(参见《清末海军史料》甲午海战海军阵亡死难将士姓名录》)。陈金揆曾为留美幼童,就读过麻省新罕布什尔州菲利普艾克瑟特中学。(参见《大清留美幼童记》)

辽宁省“丹东一号”沉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工作为大型铁质沉舰的调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主要工作流程与考古成果可概括如下:1、在前期档案研究中框定沉舰搜寻范围;2、在茫茫大海中通过海洋物探技术(特别是磁力探测技术)发现舰体残骸;3、通过水下考古工作锁定沉舰位置并判定沉舰身份;4、通过进一步的工作确认沉舰埋藏深度、保存状况与分布范围,为下一步沉舰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5、对舰体进行回填并加贴牺牲阳极,完成初步的保护措施,减缓海水对舰体冲刷与侵蚀。

“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我国水下考古史上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开启了近代沉舰水下考古工作的新篇章,为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丹东一号”沉舰所在海域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风力强劲,潮急浪大,海水温度最低时仅4度。水下考古队员不畏艰难,圆满完成历次调查任务,考古成果超乎预期,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一流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2015年,“丹东一号”(致远舰)项目先后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奖和中国文物报社评选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2014年9月,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用船舶“中国考古01”号首航丹东,并参与此后历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为“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赵江伟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8848手机市场口碑并不好:设计山寨
曾令澄:等闲看功利 艺海自独行
你听说过暖玉和寒玉吗
过云楼遗珍:折射顾氏四代人的收藏往事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