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钟表 拍卖市场失灵
黄金及奢侈品行业分析师,美国格理学者,浙江大学MBA特聘专家教授。
2016年国际高档钟表拍卖市场主调仍是淡静,中国国内市场也跟随大环境,实际拍卖次数、参与举办的拍卖行数量以及拍品数量和成交总价与两年前相比,有明显的萎缩。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政经环境动荡,奢侈贵价钟表求售者增多,市场供应增多。在非中古表的二手市场,透过各种渠道和代理,包括在各式网站上的清货量,这两年一直都居高不下。大部分近十几年新推出的高端品牌也不会选择此刻在正规的国际拍卖市场“出货”,作为推高品种知名度和价值的一个手段。再者老牌高端品牌如百达翡丽,也不会急于在这个时候推出极品竞拍,因为在低迷的经济里,再很难回复往年的“屡创新高”。
奢侈高档名表是否具有保值功能,已经在近一年多来的国内外拍卖市场中得到答案。这十多年的机械式量化生产和款式类同,已经把原来具有的一定保值功能都差不多打消了。新表打折去货,再流到拍卖场,只剩原价三成,已经是“新常态”。
供求失衡下,正规国际拍卖市场难以公平地反映真正的价值,所以拍卖行不如少做以维护自己的专业名声。因此造成现在正规拍卖淡静,乱七八糟的“网拍”火爆。
其实在正常供求能处于品牌控制的情况之下,品牌一手正货全球定价,应与市价保持微少的差价,这个差价可以是给VIP的特别少许折扣。市价也应在拍卖价一个正常差距之内保持平稳,这个差距的百分比视品牌以及具体系列和型号而定。也有一些品牌型号的拍卖价长期高于市价,如劳力士的迪通拿。通过对一手正货价、市价和拍卖价的线性分析,可有效地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珍品。毕竟在政经环境剧变的当前,大浪淘沙下所留下的金子,已经所剩无几。
国内这两年对国际拍卖行也加强了监管,以往能在北上广市内所举行的拍前巡展,现在只能允许在自贸区内举行,因此也大大减低了巡展的效果与国际拍卖行如安帝古伦在内地的推广热情。巡展大减的后果是,有实力收藏家见到国际珍品的机会大幅减少,成交自然不好。要知道欧美有几百年的钟表买卖收藏历史,加上专业的拍卖从业员,因此对中国市场来说,欧美成了高质量拍品源源不绝的供应地。加强监管后,近年来国内拍卖行也只能转向拍卖清朝后的宫廷钟以应付市场。
秋冬季,我们发现钟表拍卖会有些“火”,往往人数爆满,大额成交也偶尔出现,但一个真正的拍卖市场是应该与品牌共存共亡的,其持续性若一直依赖于折价清货,而不是为好的品牌挖掘该有的价值,其服务于专业收藏家的功能便会逐渐失去,表面的繁荣也会很快褪色。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