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国色天香最早用于形容哪种花
马未都
花卉纹显示宋代人注重生活细节
这里有两件藏品,一件是宋代的银质灯盏,我们从正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描绘的是秋葵。秋葵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开得非常漂亮,把它做成这样雅致的器皿,可见宋 代人非常注重生活的品质,注意细节。花盏的每个花瓣上都有小的纹饰,而且各种花卉的样子还都不一样。这件东西因为年代久了,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银都氧化 变黑了。在古代的时候,它实际上是银亮银亮的,非常漂亮,绚烂夺目。
另一件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一个仿古作品,是一个折沿洗,上面画着缠枝莲。雍正年间有很多器皿是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实际上这种折沿洗在永宣时期就非常流 行了。花卉的画法有很多,缠枝与折枝是其中的两种手段。缠枝是用一枝藤蔓把各种花卉缠起来,表明它延绵不断,中国人很希望所有的事能延绵不断。缠枝并不仅 限于一种花卉,比如缠枝莲画的全是莲花,缠枝菊画的都是菊花,还有缠枝花卉在一枝枝蔓上有不同的花卉,这就是主观的一种创造,实际上是在传达生活中一种美 好的情感。缠枝比折枝更受民间的欢迎,也受宫廷的欢迎,所以我们在瓷器中看到 的缠枝花卉远比折枝花卉要多得多。
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南北方花卉有很大不同,很多花我们是知道名字的,但也有很多不知道名字,所以我们在对花的认知当中逐渐就产生了好奇 ,比如很多花是结果的,连很小的枣花都能结实,还有一些花只开花不结实,纯粹是为了观赏。古人在欣赏花卉的过程当中主动地把一些野花变 成了家养的花,用于观赏,提高生活的品位和质量。自宋代植物纹入瓷器以后,花卉便成了一个主要的描述对象。描绘最多的都是大家熟知的花 ,比如牡丹、荷花、梅花,等等。
花卉碗在雍正乾隆时期盛行
这是清乾隆时期的一个胭脂地的花卉碗,这种碗在雍正乾隆时期已经变成了定式,非常盛行,它对后来中国瓷器的影响巨大。我们可以看到花卉在这上面的表现,它 用胭脂红作为地,来衬托这一朵黄花。这种花卉是一种主观的表达,不是客观的描述,换句话说,我们生活中看不到这样的花。花卉在中国的文化当中代表了多层含 义,它在瓷器当中展现的只是一个层面,还体现在其他的文物当中,比如家具、漆器、玉器、铜器等各个层面。瓷器上的展示更为丰富、更为灵活,不仅有单色的青 花、墨彩,还有珐琅彩、粉彩、五彩,这说明自然界和我们人类的内心一样是丰富多彩的。花卉中有开花为了结果的,有开花是为了闻味的,有开花是为了欣赏的, 古人将种种含义接纳理解并发扬光大,形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并传达到今天我们每个人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小小的花卉带给我们的无尽幸福。
1
2
观复学堂
“国色天香”最早是形容花,
还是人?
“折桂”、“杏花郎”的称谓,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马未都评:桂花和杏花都和科举制度有关,我们的科举考试是“三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第一次考试是在秋天,如果考中了就在第二年的春天去参 加会试。所以秋天的科举一定是桂花,春天的科举一定是杏花。从表面上看,是杏花在前桂花在后,但这两个称谓的顺序恰 恰相反。
现在我们不管参加什么类型的考试都是一个很难的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到参加工作以后还要考各种证件。每个中国人走向社会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 但是跟古代比起来都算容易多了。首先是要不停地考,不停地锻炼,从小学开始,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要考。但古代的时 候不是,那时候没有人去考你,得自己去准备,然后就要看乡试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能不能敲开这个门。这是第一次考试,非常重要,所以叫“折桂”。
中国文化中的所有纹饰都一定有一个基本含义,而且这个含义都趋向于美好。中国人赋予了花卉不同的含义,使其文化含义尽可能跟社会含义吻合,这是古人创造的 一种能为大众接受的文化。我们现在去讲这种文化似乎很久远,其实今天生活中使用的大量的词就是来源于当年的科举考试 ,比如题中提到的“折桂”。
马未都评:这道题跟牡丹有点关系,“国色天香”既可以形容牡丹这种花,也用来形容人,比如说杨贵妃“长得国色天香”。“国色”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 喜庆的颜色,“天香”是指上天赐予的,“国色天香”最早显然是用来形容牡丹花的。在唐诗中就有“国色天香”的描写, 后用来形容杨贵妃。牡丹的典型特征是花朵硕大,品种繁多,最著名的当属“魏紫姚黄”,就是一个姓魏的人培养出来紫色的牡丹,一个姓姚的人培养出来黄色的牡丹。
关于牡丹有很多很多故事,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对牡丹花感兴趣,因为牡丹花确实太美了。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人春天出游的时候头上就顶一个大牡丹花,非常艳丽,所以“国色天香”就是能代表一个国家的颜色。
■清雍正 青花轮花缠枝海浪纹折沿洗
口径25.4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里的“疏影”指的是什么花?
马未都评:这道题讲冬季开的花,就是梅花。梅花有几片花瓣呢?这就考验我们的观察能力了。实际上植物跟动物、跟人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有很多特性是遗传的,只是偶尔有变异。在一般情况下,梅花有五片花瓣。
古代文人墨客有很多钟情于梅花,宋初有位文士叫林逋,后人称他为和靖先生,他是“梅妻鹤子”,一生不娶妻、不生子,以梅树作为妻子,养一个仙鹤作为儿子,过着非常清雅的日子,我们今天的人再雅也达不到他那样。林逋最著名的诗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中 的“疏影”指的就是梅花,“暗香浮动”指的就是梅花似有似无的暗香,这种感觉是非常微妙的。
梅花这种纹饰在瓷器上的呈现,早期的梅花通常是带枝干的,就是画一枝梅。比如永宣时期画松、竹、梅,松树、竹子、梅花都是交替进行的,上面的一枝梅画得很清楚。清代初期的比如“喜上眉梢”,就是梅花上面画一只喜鹊。只画梅花的晚明有,当时喜欢画“落花流水”,就是水中漂着梅花,那也是雅中大雅。另外就是清康熙时期愿意画冰梅,冰裂纹上面有梅花,表示梅花在冬季的那种不畏严寒的感觉。中国人赋予了梅花人性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