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钱包安全 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不仅关系到自己“钱袋子”的安全,也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紧密相连。如果每一位市场参与者都能坚持远离风险,不给其扩散创造机会,金融安全的篱笆就能扎得更牢
投资理财不能只想着“甜头”,抱着“赌一把”“赚快钱”的心态博运气,要理性为上,保持冷静,对收益水平有合理预期;也要有备而去,摸清门道,增强自身金融知识储备
如今,金融新产品、新服务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投资理财,有两种心态比较普遍:一些人愿意紧跟金融发展,不仅网购支付玩得溜,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投资理财方式也摸得门儿清,认为有机会就要把握,这回赔钱不代表下次不赚;另一些人则是风险厌恶者,支付账户几乎不用,出门习惯用现金,认为钱存在银行才踏实,看得见的、拿在手里的才保险。
投资理财,或多或少都要面临风险问题。是应当大胆尝鲜、勇于冒险,还是保守为上、稳步前进?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很难说谁的理念更正确。每个人对收益和风险的感受不同,承受损失的能力也不一样,说到底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消费或投资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但是,不管做什么理财,都得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如果只想着“甜头”,不考虑风险,或者明知风险大,却仍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博运气,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了。现实中,有些人被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高收益“忽悠”,投入了自己积攒多年的辛苦钱;有人不顾自己的还款能力,挪用消费贷支付买房首付款,或者进行过度消费;有人觉得手机支付方便快捷,但缺少必要防范意识,落入恶意二维码的“坑”里,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让自己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银行卡信息、密码信息等泄露……
这样的情况并非少数。回看这几年,我国金融形势总体稳定良好,牢牢守住了底线,但也出现过一些风险苗头。说起来,一些金融传销、诈骗行为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却能在短短时间里吸引数十万人参与?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普及运用,为这些新型金融诈骗的快速扩散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少人缺少基本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不仅关系到自己“钱袋子”的安全,也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紧密相连。如果每一位市场参与者都能坚持远离风险,不给其扩散创造机会,金融安全的篱笆就能更结实。
首先要理性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新产品,既带来新机会、新体验,也夹杂着各种“陷阱”。我们既不能避而远之,也不能过于轻信。如果不擦亮眼睛,一不小心就真可能落了套。拿投资理财来说,量力而行是前提,对收益水平也应当有合理预期。违法金融行为之所以能得手,往往就是利用了一些投资者想要“赚快钱”“赚大钱”的心态。当一个貌似很有诱惑力的投资机会摆在眼前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天上真能掉馅饼吗?保持冷静,头脑不发热,多数骗局就不难识破。
其次要有备而去。投资理财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市场,供给这一端,新金融产品多;需求这一端,新投资者多。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搞不清其中的门道,也容易上钩吃亏。低风险不是无风险,年利率不等于年化收益率,一些金融知识看似简单,但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有些不良机构瞅准了投资者专业知识的缺失,打着各种幌子引人上当。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需要及时学习所需金融知识,增强自身金融知识储备,尽可能多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底细。这样,才能更合理地使用金融工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钱包更安全。
当然,防范金融风险光靠我们自己还不够,需要监管层不断发力,规范行业发展。某种程度上,金融迅速发展带来的新形式、新手段,给监管层也带来了很大考验,如何平衡好促进金融发展与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关系,既不打击金融创新,也不放过每一个风险漏洞,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有了政策、制度撑腰,消费者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金融安全的篱笆也会扎得更牢。
责任编辑:王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