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祭出流动性调控新手段:加息式放水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继节前提高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0个基点后,一口气提升了逆回购和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尤其是SLF隔夜利率,一次上调35个基点,让各界颇感意外。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获悉,自2017年2月3日起,央行调整SLF利率,调整后隔夜、七天、1个月利率分别为3.1%、3.35%和3.7%,隔夜利率一次上调35个基点,后两个品种分别上调10个基点。当日各逆回购品种利率均上调10个基点。
就在春节前的1月24日下午,央行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个基点。这是2014年MLF创设以来,央行首次上调该操作利率。
逆回购和SLF利率紧随MLF上调在市场预料之中。但SLF隔夜利率大幅上调35个基点则让市场有些吃惊。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2017年央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看,央行的调控思路就比较明显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用量,今年加价,加息式放水,这是央行维稳流动性的一个新手段。简单说,就是在释放资金的同时通过价格调整来改善货币供应和优化信贷结构。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央行两位官员当日通过不同渠道提到了货币调控方式的转变。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称,近年来,货币供应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从量、价两个方面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方法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提高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效率,有效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从数量型框架向价格型框架转型,同时价格型调控框架也正在从央行直接规定存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调控转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囯峰则认为,利率调控框架的双轨制加上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使得金融机构定价呈现明显的双轨制或两部门特点,在此背景下我国更有必要探索如何调控中期利率,从而有效影响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贷款定价,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对利率走廊的调整,在改善流动性调控手段的同时,也可以发挥抑制金融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至于央行后续会不会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对金融机构开展SLF操作共876.75亿元,1月末SLF余额为345.10亿元;1月份对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5510亿元,1月末MLF余额为35728亿元;1月份对三家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共543亿元,1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1069亿元。
责任编辑: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