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萨格勒布,曲终人散
相比较起萨格勒布下城区的生活气息,上城区就显得严肃了许多。
上城区最常见的便是教堂,尤其是这个著名的“马赛克”“十字绣”屋顶的教堂,我一直很想问,设计师你真的不是处女座吗?
圣·马可教堂(St Mark's Church)是萨格勒布上城区的中心。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彩色的屋顶。教堂里陈列着克罗地亚著名雕塑家梅什特罗维奇的作品,屋顶的彩色图案由两个徽章和衬底组成,左边是克罗地亚王国、达尔马提亚地区、斯拉沃尼亚地区的标志性徽章,右边是萨格勒布市的徽章。教堂内部雕刻精美,图形各异。但一般不对外开放,只有一些国家级的庆典活动才会使用。
小小的广场上,东侧是克罗地亚议会,西侧为总理府。
在上城区还看到这样一个像“防空洞”一样的隧道,我问看门人这是做什么用的,他们回答说,属于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就是起到防御的作用。
通往上城区的山路
下城区
上城区与下城区之间有约80米的落差,历史上曾是王公贵族的居住地和统治机构的所在地,曾有古城墙与城门,但如今只剩下了一座东门,又名石门(Stone Gate),位于圣·马可教堂附近。石门建于罗马时代,保存完好。古城门对面就是著名的洛特尔萨克塔,它曾经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至今,塔上面还保存有一门大炮,当然,它不是用来守卫城门的,而是用来报时的。据说每到中午12点整时,大炮就会鸣响。
石门下的拱廊里供奉着圣母圣子,墙上刻满了虔诚的信徒们对圣母的感恩之词
无论在城市的哪个位置,几乎都能抬头看到萨格勒布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The Zagreb Cathedral/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的双塔,它是萨格勒布的地标,克罗地亚人骄傲地称之为“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部地区最雄伟、最有风格的且最能体现新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教堂”。教堂原址在1880年的地震中被震毁,1899年重建。但保留下了13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圆顶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靠背长椅、大理石祭坛和17世纪末巴洛克风格的讲道坛等。
殉道者Petar Zrinske和Fran KrstoFrankopan的纪念碑(他们因反抗哈布斯堡国王被处死)。1960年去世的AlojzijeStepinacdaz大主教的灵柩安放在教堂内,大主教经历了二战和铁托时期,是极具争议的宗教人物。
教堂前萨格勒布的沙盘
在上城区还有一处著名的博物馆,可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失恋博物馆Muzej prekinutih veza /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博物馆建于2010年,专门收藏分手后情侣不想保存的物品或是一切与爱情有关的东西,以此见证或是祭奠一段爱情。2011年获欧洲年度博物馆最不寻常理念奖。不过,我觉得这博物馆不吉利,就没去。
圣母升天大教堂对着的多拉茨市场(Dolac Market),不得不说萨格勒布的市民选择这个集市的位置颇费心思,正对着通往下城区的街道,使得新老城区的居民采购商品都非常便利。集市上常出售鲜果、当地蜂蜜、手工制品,水果、鲜花等。
市场不远处,就是萨格勒布的餐饮街,到了夜晚,当地居民三三两两地聚集于此,点上一杯酒,几样小吃就是一个夜晚。
而这也是我全程的最后一个晚上,找了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酒馆
一杯啤酒,一盘克罗地亚烤肉,为此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写到这里,整个巴尔干狂想曲,终于曲终人散。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巴尔干半岛,这个北纬45度的秋天,依然牵动着我的思绪,许多片段总会在午夜梦回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