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人的日常 过大年舂粑粑

所属类别: 旅游 | 作者: | 来源:  |  2017-02-28 11:41:37 
0

到了冬天,昌宁人爱向火是出了名的。只是这向火向到了过年,火盆上要是少了一样东西,那火就向着不暖和了。什么东西比火还暖人,那就是烧粑粑。特别是过年前后,有火盆就要有粑粑。到了别人家去,有火向,但没有粑粑烧,主人都会很过意不去。

 

 

舂粑粑,烧粑粑,跟杀年猪、腌腊肉、做豆腐一样,是过年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进入腊月,田里地里也没什么农事可做,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货,粑粑自然是少不了。

在农村老家,广泛流传着一个辛酸而又满有年味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对老人无儿无女,也就没人舂粑粑。每到过年,没有粑粑吃,这年就过得有点辛酸。隔壁大妈家每年都要舂粑粑,大年三十晚上都会给两位老人送去刚舂好的粑粑。每年的三十晚上,两个老人都会拢上一盆火,一边守岁,一边等着隔壁大妈家送粑粑过来。只是有一年,左等不见隔壁大妈家送粑粑来,右等还不见送来,两个老人守着守着就在火塘边打瞌睡。不料老倌倌戴着的羊毡帽因打瞌睡头一低就掉火盆里了,老倌倌从火盆里捡起羊毡帽使劲拍打着,嘴里还不停的“卟、卟”着,把老伴给惊醒了,老伴以为老倌倌在拍打烧粑粑上的灰呢,睡眼朦胧地说:老倌,给我吃一点儿!老倌生气地说:吃什么吃,是我的毡帽着火了!从这个辛酸的故事得知,过年吃粑粑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寨子舂粑粑一般都是在家里用杵臼舂,去水碓房舂的是少数。因寨子里只有一间碓房,进入腊月就不得闲,舂辣子的,磕粉子面(即糯米面,大年初一吃汤圆必不可少)的,舂碓得排队,等排到自家舂时,恐怕年都过完了,所以就在家用杵臼舂。

杵臼是过去农家厨房里必备用具。杵与臼不可分离,有臼没杵,臼就没有用处;有杵没臼,杵也是干闲着。只不过,人们常说的杵臼一般是指臼,是用直径约70厘米左右的栗木树挖空而成。也有用当地麻布石凿成的石杵臼,只是很重,难以搬动。杵就叫杵棒,是一根长约一米、直径约15厘米,两头粗中间细的木棒。中间细的一段占三分之一,以双手恰恰的握住为好,两端又各占三分之一,用来舂粑粑。一根杵棒要是好用就会一代传一代的,中间手握处滑溜细腻,被几代人的手磨得红如如的,如传家宝一般。

在家用杵臼舂粑粑有个好处就是热闹,年味很浓。舂粑粑时三两家人聚在一起,女的负责淘米、蒸饭,男的蹲在火塘边抽烟喝酒冲壳子。家庭主妇们把饭蒸好了,发一声喊:饭得了!这时就该男人们上阵了,烟抽到一半也磕在火塘上了,茶喝了半杯也停下了,直奔杵臼而去。因蒸好的饭要趁热舂,冷了就舂不化了。粑粑舂不化,丢男人的脸。

舂粑粑时,要先在杵棒上抹点香油,然后举起杵棒朝着杵臼里的米饭用力捣去。另一个人站在对面,当杵棒抬起时,米饭会粘在杵棒上跟着抬起,站在对面的这个人向旁边的盆里醮下水,双手迅速向着杵棒头向下抹,把粘着的米饭抹在臼窝里并团好。这时杵棒也就跟着下来,再抬起,再抹下,两人都要眼疾手快,配合默契,一舂一抹,也就有了节奏,透溢出浓烈的欢乐祥和的氛围,如同一幅山乡年节俚俗风情画,让人眼也迷了,心也乐了,人也醉了!

 

 

一个人舂累了,就换上另一个人继续舂。直到米饭被舂化到粘乎乎的完全没有了颗粒,可以用滑腻来形容时,抹粑粑的就将从杵棒嘴上抹下的粑粑与同杵臼里的揉在一起,交给等候在旁边揉粑粑的人。

揉粑粑也要趁热,冷了后会变硬就揉不成形了。揉粑粑同样费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一般由男人承担。饵块粑有粑粑锤和小粑粑之分,粑粑锤呈圆柱体,高约25厘米,上小下大,底部直径约15厘米,一般是作为供品和拜年礼品。小粑粑呈扁圆型,厚约1厘米,直径约10厘米,手工揉捏而成。也有用粑粑托按压出来的,先将粑粑揉成一小坨一小坨的,再放进粑粑托里用劲压下去,再磕出来就成了又圆又有型的粑粑。

粑粑托其实就是模具,用一块方木雕成,因雕刻的花纹不同,做出的粑粑纹样也就不同。有圆线纹、回形纹、万字纹,也有寿字、双喜字、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印着“寿”字的表示希望长辈长寿;印着双喜字的当然是恭贺新禧,喜气临门之意;印着鲤鱼跳龙门的当然是希望子女读书昌盛,连中三元。还有喜鹊闹梅等各种花鸟走兽之类的纹样,既有了口福,也烘托出过年喜气洋洋的气氛。也有手艺好的,就直接用手捏成小燕子、小青蛙或是猴、蛇、龙、马、猪十二属相,赢得孩子们个个争着要,就是大人也会掺进来凑热闹,这样做成的粑粑会一直摆着舍不得吃。糍粑的小粑粑跟饵块粑的小粑粑一样大小,大糍粑就大了,厚约1.5厘米,直径约为50厘米,重达四五斤甚至十来斤。厚薄要一样,还要揉得圆,是拜年必不可少的礼品粑粑。

粑粑做成后,晾在簸箕里,簸箕下面垫一层青松毛,上面再盖一层青松毛。待粑粑全都凉了硬了,就可装入篮子里,在粑粑与粑粑之间同样装上一些青松毛,借助青松毛的湿度保持粑粑的湿度,以免被冬天干燥的空气很快吸去水分造成皴裂,粑粑也有了青松毛那种淡淡的清香。也可以将粑粑放在缸里或是盆里,再拿凉荫荫的井水泡上,三四天换一次水,存放的时间更长,既不皴裂也不霉变,可以装到农历二三月份,有的甚至可以留到清明节才吃。

从泡米、蒸饭、舂粑粑到揉粑粑,一环扣一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任何一环都不能脱节。一家人要舂四五臼才够,而且舂了饭米粑粑还要舂糯米粑粑,三四家人合在一起,就要舂一整天。所以从早到晚,都是热热闹闹,远远的就能听到一个寨子里这边、那边传出舂粑粑时杵棒撞击杵臼时发出沉闷的“咚、咚”声,闻到每家每户里散发出的阵阵新鲜粑粑的清香,还有大人和小孩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小伙娶媳妇后头三年,是要到岳父母家拜年的,“拜年、拜年,粑粑在前”,在拜年的礼物中,粑粑首当其冲。有粑粑锤、用粑粑托按压出来的各种纹样的小粑粑,最为隆重的当数小簸箕一般大的大糍粑,而且所有粑粑都要成双成对。糍粑圆盘如玉,寓意阖家团圆,吉祥如意,诸事圆满。除了粑粑,还要有其它如鱼、肉、糖、大红腺鸡等礼物,当“夫妻双双把家还”时,挑一挑是不够,就要挑两挑。要挑的礼物太多时,媳妇的弟弟们也会来帮忙。三年过后,逢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们都要被弟弟们接回家过年。即使是六七十岁,当了奶奶、外婆,到了大年初二这天,娘家都会派人来接回去,与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团聚,共话家常时,火塘边当然也少不了要烧粑粑。

烧糍粑需要技巧,烧饵块粑还好,烧糍粑就难为人了。会烧的是粑粑里面产生气体,把粑粑都撑圆了,烧成“小胖猪”,撑破时“卟”的一声,一股热气从里面喷出来,粑粑瞬间也就瘪了下去,这时的糍粑洁白如玉,两手将糍粑轻轻的撕开,立即牵出长长的白丝,晶莹透亮,吃起更是香糯可口。要是烧得急了,没等泡起来就糊了,是最不会烧粑粑的了。

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舂粑粑已经被机械化所取代,不用人花力气就可以舂得很细软,舂出来的粑粑也很好吃,不会再有人憨把楞杵的自己去舂了。舂粑粑的“杵臼”大多都退守墙角,被人们遗忘。吃粑粑也不用再等到过年,只要想吃,随时就可以到市场上去买。坐享其成,应该是幸福的事。但吃起来,总觉得少了什么!对了,少了舂粑粑那个热闹的过程,也就少了几家人在一起舂粑粑的欢乐,少了一年只有一次的年味,舂糍粑已就成为人们渐行渐远的记忆。

责任编辑:赵江伟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开拓新战场 奥迪A3三厢对比宝马1系三厢
劳力士的贵,贵在钢好、颜好、芯能跑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8848手机市场口碑并不好:设计山寨
曾令澄:等闲看功利 艺海自独行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