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酒:如何在竞争中崛起
多彩贵州,美酒如林。提起黔酒,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军团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产品的多样化,市场的精准化让黔酒如虎添翼,酱酒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增长。白酒,一直是贵州创税支柱。如今,又当之无愧晋级为贵州首个千亿产业。
黔酒崛起的必然性
十年前,贵州白酒业还不过百亿元左右,如何一路狂飙攀升至千亿呢?这还要从进入21世纪说起,白酒产能先降后升。由于前期产能过剩,白酒业在本世纪初迎来首次调整,2004年贵州白酒产量降到9.22万千升。
2009年《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出台,2011年《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2016年《贵州省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出台等。201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到92家,白酒产量迅速提升到32.38万千升,实现利润231.87亿元,实现税金101.13亿元。
到2013年末,中国白酒业的所谓“黄金十年”结束,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不过,贵州酱香型龙头企业率先走出行业低谷。也就是说,贵州白酒业产能,从解放初到改开初提升了40倍,从改开初到目前又提升了10倍。
贵州白酒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2%,率先在全省工业产业中晋级千亿,同时率先在全省打造千亿级企业,这足以说明贵州白酒业地位之尊。
《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产值达到1200亿元;到2022年,白酒产量达到80万千升,白酒产值达到1600亿元。
2018年,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等多种压力之下,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产业完成总产值975亿元。其中,全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有48户。
今年1至7月,贵州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589.6亿元,增加值567.7亿元,同比增长12.8%。今年总产值1100亿元左右,从此,贵州白酒锁定千亿产业地位。也就是说,2019年底,贵州将迎来白酒业发展史上耀眼的高光时刻。
资本成为崛起动力
如果从白酒产量来说,贵州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白酒大省,但是,从销售额来说,贵州多年来一直雄踞第三。整体而言,贵州省销售利润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每年保持在30%以上。2018年,贵州白酒创造了以占全国3.5%的产量,实现利润占全国白酒业利润总额43%的惊艳成绩。
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1445家,其中,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约为15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全国占比约为10%左右。然而,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高达16.7%和41.6%。
如此高的利润,自然引得各路资本长期对贵州白酒产生浓厚的兴趣。资本入黔,逐鹿酱香白酒。1999年,天力士集团到茅台镇投资新建国台酒业;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窖酒厂;2009年,华泽集团通过旗下的华致酒行以8250万元的价格竞购被称为“易地茅台”的珍酒;2011年,风头正劲的海航集团出资7.8亿元,将贵州怀酒厂揽入囊中;2012年,维维股份收购贵州醇酒厂并战略重组;2013年,娃哈哈投资领酱国酒……
智慧生态成就黔酒未来
赤水河是一条跨境河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贵州毕节、遵义,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涉及3省16个县(市、区),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可以自由流淌的一级支流。
2013年以来,仁怀市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建设白酒废水集中处理厂,白酒废水处理率达百分之百。201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赤水河作为贵州首个生态文明改革实践示范点,启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保障制度、环境保护河长制等12项生态文明改革措施。2015年,《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报告》出台,其中赤水河流域69.8%的面积被划为生态保护红线。2016年,贵州启动四级河长制。2017年1月1日起,赤水河流域开始实施全面禁渔,同时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仅仁怀市就退耕还林近30万亩。
仅“十二五”期间,赤水河流域累计投入各类治理资金超过26亿元。其中,茅台集团从2014年起,连续十年出资5亿元,作为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资金。
三省探索建立了联合保护机制,三省环保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到去年8月为止责令停产整治违法企业253家等。
目前,赤水河流域水质总体良好,所有监测断面均达到规定水质类别,河流总体水质和出境水质断面达到二类标准。在2018年“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上,贵州赤水河荣获“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