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专家历时7年 打造陕西文物“百科全书”

所属类别: 业界资讯 | 作者: | 来源:  |  2017-01-16 11:06:05 
0

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新书首发式现场

 

 

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新书首发式现场

 

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新书首发式现场

 

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新书首发式现场

 

 

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新书首发式现场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西周至唐代,先后有十几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千余年。这种千载国都的地位,以及居于“中央”和“京畿”的区位优势,不仅使得这里文物之盛甲于神州,也决定了这里文化遗存的悠久性、完整性、特殊性和至高性。

1月12日,记者从“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新书首发式”上获悉,按照陕西省二轮修志的总体规划,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长达七年的艰辛努力,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正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的出版,集中地展现出陕西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反映了陕西近百年来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事业探索发展并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了几代考古与文物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知识贡献,对提升我省未来文物事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1 百余专家担纲重修文物志“1995年,当时的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曾组织编修过《陕西省志·文物志》,并由三秦出版社出版,这部志书是陕西省地方志第一轮修志工作的重要成果,然而此后的近二十年,随着陕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斐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相继成立,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发现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与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49058处。国有各类馆藏可移动文物120万件(组)。”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总编纂吴晓丛说,这些情况的变化,使得原有文物志载内容涵盖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日渐显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编纂出版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与陕西文物大省地位相称,反映新时代特点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陕西文物志,客观记载全省文物遗存的历史沿革、兴废变迁、保存现状以及陕西文物保护事业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新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2009年起,在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悉心指导下,陕西省文物局作为该志的承编单位,组织了以陕西文博系统专家学者为主,且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陕西师范大学、省建设厅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专家教授参与襄助的百余人的编撰力量,开始启动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的编纂工作。2010年3月15日,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第一次编纂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次会议不仅进行了动员部署,也落实了各章撰稿及责任人,标志着陕西文物志编纂工作地全面启动。

2015年12月,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通过终审以后,吴晓丛曾经写了几句打油诗,其中有两句是“不望时誉多美辞,惟求后评少骂声”。吴晓丛坦言,书比人长寿,若干年以后,当编撰者离开这个世界了,但书还会存在,难免还会有说长道短,所以,不敢有过高奢望,所谓“不望无瑕,庶乎少过”,仅此而已。

2 360万字系统记录陕西文物遗存“文物志力求在内容上记载客观、准确、科学,但真正做到据实记录并非易事,而是要对大量资料进行一番调查分析,筛选取舍,研究判断的工作,所以,我们一直认为编撰过程不仅仅是一项文字工程,自始至终也是一项科研课题。”据吴晓丛介绍,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采用述、志、记、图、表、录、索引等多种体裁,收录了凡陕西省境内现存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已列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与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各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和少量虽非一级品但具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文物;客观记述陕西文物保护管理、博物馆建设、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轨迹与重大事件。

全志分上中下3册,共4编34章。其中上册为“第一编”,其内容除全省各类文物分布图、目录、序言、概述等外,分7章记载了已公布的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包括235处国保单位和811处省保单位,共计1046处)以及碑石墓志的相关资料;中册为第二编,主要记载全省可移动馆藏文物,分为“石器”“陶器”“玉器”“瓷器”“青铜器”“金银器”“古籍善本”“货币、度量衡器”“甲骨文陶文”“玺印封泥”等19章;下册为第三、第四编。第三编主要记载陕西省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历史及其基本情况,下设《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文物保护与管理》《博物馆、纪念馆》《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文物出国(境)展览》《人物》等8章。第四编主要为《陕西文物大事记》《附录》,以及《索引》《编纂后记》等内容。

全志共计有360万字,采用图版3600余幅,文物条目5900余则。全陕重要文物古迹遗存,可谓大体囊括殆尽。其容量之大,使得这部志书不仅成为我省二轮修志中卷帙最大的一部专业志书,也是有史以来记录陕西文物遗存最为系统和完备的一部志书。而书中所列“文物大事记”,上溯两汉,下迄当今,遵循“实录”原则,秉笔无讳,善恶皆录。附录中的《民国以来陕西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书目辑录》,收录书目千余种。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存史资政,也为读者、特别是研究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讯。

3 回望来路时感谢团队人“回望来路时,感谢团队人!感谢以吴晓丛总编纂为代表的编纂团队七年来的严谨负责、殚精竭虑、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同时,我也向关心支持《文物志》编纂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为修志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1月12日,在《陕西省志·文物志》首发式上,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动情地说,经过七年的艰辛努力,一部凝聚了陕西几代考古人与文物工作者心血和知识贡献、反映了陕西近百年来文物事业探索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代表了陕西文物大省科研、学术和管理水平的皇皇巨著——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终于正式出版了。这既是我省地方史志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史的一件盛事。

“我们编修志书不仅是为了存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用。所以,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的理念,切实增强读志用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好志书"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独特作用。”赵荣表示,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全面系统记述了近百年来我省文物事业发展的历程、发展状况,为认识陕西文物事业、研究陕西文物事业、发展陕西文物事业,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为全面推进陕西文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志书的历史意义在于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延续文脉,是彰显一个地方历史厚重和文化张力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志书的现实意义则在于通过对历史经验得失的总结,为今人提供借鉴,服务当下、开启未来。即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志书的作用虽不同于上项目、抓产业、建企业,能立竿见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却能对资政、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间接的、潜在的深远影响,其重要的政治、社会效益,这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比如,文物志作为陕西文物的“百科全书”,无疑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外界了解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宣传推介陕西的有效载体,是扩大对外开放、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省情教育的鲜活教材,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赵江伟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8848手机市场口碑并不好:设计山寨
曾令澄:等闲看功利 艺海自独行
你听说过暖玉和寒玉吗
过云楼遗珍:折射顾氏四代人的收藏往事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