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件艺术品诠释“珞珈传薪”
张大千《宜兰观五峰》1977年设色纸本45x90.5““
靳尚谊《少女肖像》1978年布面油画40x50““
齐白石的《螃蟹》。
不仅自己捐了价值3000万元的作品,泰康保险、嘉德拍卖创始人陈东升还将学弟李亦非拉入反哺母校的行列。近日,“百年文脉,珞珈传薪:校友陈东升、李亦非捐赠作品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共呈现董其昌、康有为、柳亚子、王世杰、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的67件作品,这是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成规模的校友藏品捐赠展。据悉,展览时间将持续至2017年1月19日。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回馈母校
曾捐1亿元打造万林艺术博物馆“对艺术的积累,主要是在大学期间。”陈东升在展览开幕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出于对母校武汉大学的热爱,2011年,陈东升决定以个人名义捐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落成后的博物馆如同屹立在珞珈山边的一块飞来巨石,成为武汉大学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去年,由泰康收藏的70余件藏品作为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展。时隔一年,“这座博物馆已经举办25场展览,有近40万观众走进展厅观览”。
陈东升透露,他每到国外都特别留意那些知名大学的博物馆,“美术和音乐是可以启示人们灵魂的,中国的大学同样需要有一种人文精神,每一所著名大学都应该拥有一定的艺术品收藏,有一个好的艺术博物馆”。他希望在校的同学们走进博物馆,感受艺术氛围,“看不懂没关系,看多了也就慢慢了解了”。
对于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发展,陈东升曾说打算建一个万林艺术博物馆基金会,“我不能只捐一个躯壳,没有内容、没有长远的运营计划是不行的”。对于基金会筹备进展,目前正在逐步展开,“未来做持续性的策展活动,丰富博物馆的藏品,让这个博物馆延续下去”。
携手“学弟”李亦非反哺母校捐赠藏品“陈东升先生不仅是武汉大学最大的捐赠人,还是劝捐人。”在展览开幕式上,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致辞时的这句话逗乐了在场的师生。“楼起来了,没有东西不行,”陈东升告诉记者,“这一次共捐出45件作品,价值3000万人民币”。这些作品均来自公开拍卖场所,“不仅有发表记录,还有顶级拍卖行的公测记录”。
除了自己捐钱、捐赠作品,陈东升还将学弟、企业家李亦非拉入了反哺母校的行列。他笑称,“大学期间,我们就经常混在一起”。
追忆在武大求学的时光,李亦非称,“那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对我的思维模式的锻炼、行为方式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李亦非捐赠了22件作品,他表示,“艺术品只有在传承和发扬的时候才能彰显出蕴藏的艺术价值,也可以作为师生研究的对象”。在李亦非看来,“文化、艺术对学院教育及社会发展影响深切,以艺术回馈社会、反哺母校更应该是一份社会责任”。
展览现场 首次成规模的校友藏品捐赠展
这次“百年文脉,珞珈传薪:校友陈东升、李亦非捐赠作品展”不仅是万林艺术博物馆2016年岁末压轴展览,更为博物馆迎来首批成规模的永久馆藏。主办方透露,本次展览是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馆藏建设中,首次成规模的校友藏品捐赠展,所有作品在展后将成为万林艺术博物馆的永久馆藏。
所呈现的67件珍贵艺术藏品,总价值达4000万元。其时间跨度从明末直至当下,既包括董其昌、康有为的手卷,柳亚子、王世杰的尺牍,齐白石、张大千的水墨,靳尚谊、王沂东、杨飞云等艺术家的写实油画,也有方力钧、毛旭辉、王广义、叶永青、张晓刚等艺术家的当代绘画作品。
至于同学们关心的“当代艺术看不懂怎么办”,陈东升直言,“我浸泡在艺术圈30年了,也有不懂的时候”。他建议大家多看、多了解,“带着好奇心进来,看到不懂的地方多搜索一下艺术家的相关资料,看多了自然就能看懂了”。
有与武汉大学渊源深厚的特别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中还有同武汉大学渊源深厚的特别之作。如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于1935年手书的郑板桥诗《篱竹》,其时正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篱竹象征的独立既是高洁的精神写照也是期望以教育兴国救国的政治家情怀;再如齐白石的《螃蟹》及张大千的《宜兰观五峰》,皆出自1940年于武大毕业的老校友赵耀东的旧藏。
陈东升告诉记者,他在选择所捐作品时,会考虑两方面,“首先是特意拎出那些与武大有关的作品,如《篱竹》《螃蟹》《宜兰观五峰》等;其次是武汉当地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如周韶华的《清海明月》等”。和李亦非一样,陈东升的藏品都是来自拍卖场上,他坦言,它们虽然不是艺术市场上的天价拍品,“但都是有特点的名家精品,以后依旧会收集与武大、与武汉有关的作品”。
提及此次捐赠作品的意义,本次展览策展人、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永健表示,“这批捐赠对万林艺术博物馆的馆藏体系具有全方位的建设性作用”。许永健相信,“在两位校友的带动下,万林艺术博物馆会像哈佛艺术博物馆、牛津大学的阿什莫里博物馆、剑桥大学的费仔威廉博物馆一样,成为校友们在艺术领域薪火相传的家园”。
作品解读
董其昌《行书〈文赋〉手卷》明代水墨纸本26.5x400cm李亦非捐
作品内容为西晋时期陆机的文学理论作品《文赋》,董其昌曾在自述中表示,临写《文赋》是因为看到了赵孟頫所写的《文赋》,以及同时代的大收藏家项元汴的刻石拓本之后的偶然之举。说是偶然,其实应该是有意为之,因为董其昌很欣赏赵孟頫,曾经把自己的书法与赵孟頫的书法做比较说“赵书因熟得熟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这篇《文赋》的前20行还按照规矩来临写,后面则越来越多地融入董其昌自己的书法风格,不求肖似,分行布局,疏朗匀称,既力追古法又融合变化。
齐白石《螃蟹》1947年纸本镜心 101×34.5cm陈东升捐
蟹是齐白石常画的题材,同画虾一样闻名于世。他画蟹之所以成功,是与他对螃蟹的观察、写生分不开的。本幅《螃蟹》作于白石老人83岁时,是他绘画的巅峰时期。画面上的螃蟹虽然只用寥寥数笔,却将蟹壳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水墨的晕染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螃蟹腿部的细微绒毛。六只螃蟹的布局,上方一只,中部两只,其余三只则处于画面左下方的位置,构图疏密有致,远者施以淡墨,近者以浓墨,无论是空间的把握还是运墨的浓淡都是精心安排,六只螃蟹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妙趣横生。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