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土长达13米恐龙化石
“这是一具有故事的恐龙化石”
四川会理重要恐龙化石发掘
种属:何氏通安龙属早侏罗世晚期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距今约1亿8千万年至2亿年该化石完整率约为70%,修复后身长达13米,站立高度在5米左右或将填补云南禄丰与四川自贡恐龙之间的历史断代空白,对研究恐龙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摄影报道
凉山州会理县南阁乡某地的深山中,一具被秘密保护了16年的大型恐龙化石,在去年进行抢救性发掘后终露真容。
12月2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会理县文管所获悉,经过4个月的清理、加固、拼接、补配等步骤,化石已初步完成修复。化石由140多块骨骼组成,完整率约70%,长约13米、高约5米,推断为早侏罗世晚期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距今约1亿8千万年至2亿年,种属为“何氏通安龙”。
目前,会理还有近20处恐龙化石埋藏点待发掘。对会理恐龙的研究,或将填补云南禄丰与四川自贡恐龙之间的历史断代空白,对研究恐龙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
村民报信时,面临盗挖风险
“这是一具有故事的恐龙化石。”会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翔介绍道,这具恐龙化石,早在1998年就已被发现。
1998年,唐翔时任文管所支部书记。一天,南阁乡的一名村民向文管所反映:在山上发现了一些像是化石的骨头。接到这条线索后,会理县前文化局副局长肖桑、唐翔,以及文管所的几名工作人员一起,去村民所说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经研究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具恐龙化石,且保存比较完整。
唐翔说,会理县的恐龙化石很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南阁乡另外一座山上,也曾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下雨冲刷后就裸露了出来。当时正逢收藏热,不少市民闻讯,成群结队爬山去捡化石,小的、零碎的不要,只选大的、完整的。
正因为这股收藏热,令文管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在新发现的这具化石同一座山上,还有一处恐龙化石埋藏点。这个点规模很大,估计埋藏有三四具恐龙化石,但因其大部分暴露在地表,被人发现后很快就遭了殃。
唐翔说,前去偷挖恐龙化石的,不少是收藏爱好者。他们基本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只将形状好的化石敲下带回家收藏,其余的不要。很快,这个埋藏点的化石,就被完全破坏。
保护/
当时难发掘,秘密尘封16年
文管所新发现的这具恐龙化石,也有部分裸露在外,如果不加以保护,被人知晓后相信很快也会被盗挖,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整体发掘,但当时文管所经费很有限,也缺乏专业人员,并不具备发掘条件,这一办法无法实施。好在当时知晓这一埋藏点的外人基本没有,文管所遂决定,将此埋藏点的位置,作为“头号机密”隐藏起来,禁止任何人向外界透露。
这一秘密一直到了2013年5月才初步解密。
因为风化问题,为呼吁保护这具化石,已退休的肖桑和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带着华西都市报记者一起,寻访了这个被隐藏了10余年的秘密地点。
在南阁乡的一处密林中,由紫红色粉砂质岩堆积起来,表面光秃秃的红土包,就是这只恐龙的长眠之地。因无植被覆盖,土包表面,已经有不少脊椎、肋骨化石露出地表,风化严重,已有小段的化石散落周围。
时间来到2014年上半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与自贡恐龙博物馆,联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人员从自贡、宜宾,沿着金沙江北上,来到会理。在实地查看后,研究人员决定,对这一秘密化石埋藏点进行抢救性发掘。至此,尘封了16年的秘密,才被外界知晓。
今年年初,这些化石被清理发掘完毕后,全部运到了会理县文管所,开始了拼接修复工作。
修复/
140块骨骼拼出13米长恐龙
幸运的是,虽然化石被风化损坏,但大部分仍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唐翔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今年5月,文管所与云南禄丰恐龙化石专业修复人员,达成了修复协议。经过4个多月的拆包剔除土石杂物、清理、粘结加固、拼接补配、修复,以及记录、编号、入库等步骤,现已基本完成修复。
在文管所几张长桌拼接出的展台上,这具恐龙化石按照身体结构摆放整齐,其庞大的身形令观者啧啧惊叹。
唐翔说,发掘出来的恐龙骨骼一共140多块,装了12袋,最重的一袋约有七八百斤。其中,脊椎骨最多,其次为肋骨,两只脚爪保存完好。最重的是腿骨,最长的60多厘米、重30多斤。“这具恐龙化石完整率约为70%。”他说,完整率在50%以上就算比较不错了。
化石专业修复人员朱刘荣来自云南禄丰。他介绍说,一块化石可能裂成数十个碎片,没有经验根本无从下手。修复的第一步,是从一大堆泥沙中寻找清理出化石。修复时,形状像圆珠笔的风笔非常有用,它能震动岩层,吹出高压气体,将岩层和化石分离。修复的第二步,则是逐渐恢复恐龙骨骼的形状,先从颈椎开始。因化石比较脆弱,为避免损坏,整个过程都在沙土上进行。对于有断裂的化石,则用粘合剂进行粘接,如果缺失了一部分骨骼,就用胶土等材料进行补配。
修复后的化石形态清晰地展现出来:长度达到13米,预计其站立高度在5米左右。但因经费紧张,目前还不能将其装架,复原其完整形态。
价值/
距今2亿年 或填补断代空白
经过对比研究后认为,这具恐龙化石,与2007年在会理通安发现的“何氏通安龙”为同一种属。从恐龙的发展演化看,介于云南禄丰龙与元谋龙之间,属早侏罗世晚期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距今约1亿8千万年至2亿年。
唐翔说,会理的恐龙化石很多,但一直鲜为人知。目前,南阁乡、鹿厂镇、树堡乡、黎溪镇、通安镇、普隆乡、新安乡等地共发现近20处恐龙化石埋藏点,金沙江沿岸最多,尚待发掘。明年3月,将再次邀请专家去现场考察。恐龙化石的保护与发掘,需要大量资金,会理恐龙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工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尤海鲁表示,我国对侏罗纪恐龙的研究,始于云南禄丰和四川自贡恐龙化石。禄丰恐龙为侏罗纪早期,自贡恐龙为侏罗纪中期,它们分别代表了侏罗纪的两个阶段,实际差别非常大。从较小的禄丰蜥脚类恐龙,到自贡20多米长的大恐龙,中间是如何过渡、怎么发展的?对会理恐龙的深入研究,很可能将填补这一断代空白。
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彭光照说,初步判断,会理恐龙位于云南禄丰和四川自贡恐龙之间的过渡性层位,这对研究恐龙的早期演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