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绝”寿山石雕品已难再现市场
寿山石雕因其自身石质之佳和雕艺之精湛受世人的关注,同样材质的寿山石雕,二者价位不同的区别就在于寿山石雕本身的雕刻技艺。 |
自古以来,寿山石雕以及寿山石印章因其自身石质之佳和雕艺之精湛受世人的关注。同样材质的寿山石雕,二者价位不同的区别就在于寿山石雕本身的雕刻技艺。石妙艺精的寿山石雕被誉为传世佳宝,无论过去亦或是现在都是难得宝物。
馆藏寿山石雕证明了这一点。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收藏的寿山石雕,数量之多、石质之好、雕艺之精,都是其它藏馆望尘莫及的。它的藏品中,最有名的要推或许是田黄三链章,那是用一块黄如橘皮、晶莹透亮的田黄冻石雕刻成的,活动的链条将三枚印章连在一起。溥仪当年仓惶逃出故宫时,也未能忘记带走这一国宝 (他后来将其献还国家)。过去人们难得一见,不无遗憾。现在参观故宫,就能一饱眼福。
故宫收藏的寿山石雕并非都是田黄石。田黄乃稀有罕见之物,焉能一处成批陈列? 好在寿山石除田黄之外,还有许多异彩飞扬、莹澈脂润的各坑晶、冻,经“鬼斧神工”巧雕妙刻,化作难以估价的佛教人物、器皿摆件,堂而皇之地也占有故宫博物院的一席之地。
我国其它馆、院所藏寿山石作品,虽然不如故宫藏品那样辉煌,却亦石佳艺精。近20年的国家收藏品,也颇讲究佳石精艺,如已故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的全用冻石雕成的“二十八古兽印钮”,无疑将代代相传下去。
那么,人们为何要首选佳石呢?这和寿山石雕的奇特观赏性与把玩性有关。
寿山石雕的观赏性不同于花岗岩雕。花岗岩坚硬、块大,可雕出震撼人心的大型作品,人们折服的也正是那种充满张力的气势。然而,寿山粗石块头虽然很大,却太软,且色彩混杂,雕大型作品难以具备花岗岩、大理石雕雄浑、伟岸的艺术气魄。寿山石雕品以灵巧取胜,因而只能摒弃粗石,选用晶、冻。各种冻石色彩斑斓,晶莹脂润,能给人变幻莫测与神秘无限之感,本身具备极高的观赏性,这是花岗岩、大理石等石材无法相比的。
古人形容寿山石佳品自身的观赏性时,几乎用尽了最美的字眼。面对这种美石,有的“不敢久视,恐相思耳”;有的“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有的发问:“昔者灵璧之石,朱元璋尚乃袖而爱之,使其当此,殉之性命且何如矣?”即便是清高的书画大师吴昌硕,眼见某地主送去请求篆刻的四方田黄石章,也爱不忍释,一再拖延,不予篆刻,只为更多时间观赏。后因那地主受株连遭“灭族”之灾,归还无门,将其占有,如今藏在西泠印社。类似的爱石故事,多不胜举。
或许有人会问:“若论色彩灿烂和晶莹脂润,翡翠、玛瑙、和田玉,比寿山石差么?”解释有点奇特:后者虽然可观,却不宜把玩,一是太硬,握之不适;二是凉,触摸心寒;三是难以亲近,不能与之私语。而寿山佳石却温嫩可亲,颇有灵气,“入手使人心荡” (清·高兆《观石录》),久玩则生感情。
中国有句俗话:“玉不琢不成器”。寿山佳石虽然美丽可玩,但未经精雕细刻,仍是石头;一经高手施艺,其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乃至于经济价值,都要倍增,所以,内行玩寿山石,一定兼顾石佳、艺精,缺一不可。且看古人如何评价寿山石雕艺。清初学者高兆日:“杨璇作钮者八九,韩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磅礴尽致,出色绘事。”这是将寿山石名雕与古代名画相提并论。同是清初学者的毛奇龄写道:“一葡萄钮,一瓜钮。其钮为杨璇所制。葡萄、瓜俱灰色,独取其白色而略渗微红色者为枝叶。其叶中蠢蚀处各带红黄色,浅深相接,如老莲画叶然。且嵌缀玲珑,虽交藤接叶,而穹洞四达,真鬼工也。”这是极言寿山名雕之难为,只得喻之为“鬼工”。试想一下,那么漂亮的寿山石,与如此奇妙的雕艺合璧,价值几何?人们能不精心保护、代代相传吗?
遗憾的是,现在从事寿山石雕的业者虽然数十倍于以往任何时代,而石佳艺精可以传世的作品却还是不多。
还在计划经济时期,体制虽然不利创作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却能集中财力,购得佳石,安排给大师们精雕细刻,所以留下一些“双绝”作品,如林寿煁的“田黄薄意”三套件、周宝庭的“二十八古兽”、冯久和的“花果累累”、林亨云的“海底世界”、郭功森的“曲水流觞”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旧生产体制的改革,寿山石雕近几年基本上成为以个体生产为主的行业。绝大多数人受市场左右,又由于寿山石雕市场还不特别成熟,因而产生两种不利于创作“双绝”雕品的趋向:
一种是石佳而艺糙。这是海外一批重石轻艺的收藏者造成的。由于他们重石轻艺,只要石佳,就肯花钱,促使一批艺低而脑活的雕刻者不惜重金购佳石,然后用机械高速仿刻他人作品,加价出售。这种毁坏佳石的行为着实令人气恼。
一种是石糙而艺精。严肃的雕刻家不唯利是图,每得一石,精心设计,动情雕刻,往往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获利不厚,便难购买佳石。其作品虽然可得藏家青睐,但因石质一般,观赏性锐减,人们的珍视程度必然打些折扣。
继续不断创作石、艺“双绝”的雕品,只能寄望于寿山石雕品收藏界的的成熟。当收藏者首重雕刻艺术、次重寿石质地,对粗制滥造哪怕是石佳的雕品也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