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同治三年匾额 探老牌匾中的文化传承
当今的收藏门类中,书画、瓷器、家具等传统收藏品之外,人们的目光已经放得更远更宽,传统木器、传统建筑物构件,甚至传统匾额都已成了收藏新宠。曾经有人说,现在街面上已经见不到牌匾了,这点我倒不是很认同,只不过,现代的牌匾样式更为多样化,介质也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那样单纯的木底、漆面、刻字、写字,现代的亚克力灯箱、玻璃灯箱,刻字、敲铜等等手法制成的牌匾比比皆是,花样更为繁多了。
传统匾额,实际上是中国人所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人入学、中举、结婚、生子、建房、祝寿都有相应的匾额。而对传统匾额的赞誉,国人从来都不乏溢美之词,有人称它是被誉为建筑的“眼睛”,有人说匾额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甚至有人说秦代开始,匾额这一新形式形成了中国第一部标识管理法。 千百年来,传统匾额融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使匾额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我们来看这次推荐的这块匾额。

清代同治三年牌匾(图片由商家提供)
点击购买 >>>
从落款上看是清代同治三年所题所制之物,纯实木木质为基底,外加实木边框,基底施以黑漆,上书四个金漆大字,字体遒劲有力,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肥厚圆润,右侧为朱漆年款,左侧为一朱漆长款。外框为宽边朱漆木框。虽然漆膜有些地方剥落了,但仅仅为表层,对所有字迹的辨识均未造成影响。

清代同治三年牌匾(图片由商家提供)
点击购买 >>>
此匾额的木质基底、边框甚至没有明显的开裂,保存相当完整,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制作匾额的木材适当,工艺也足够精良。匾额的木质缝隙之中尚有少许尘灰,但那不正是证明了它的身世吗。绵厚的包浆好像正在默默的对我们讲述这块匾为它的主人所彰显的身份和荣光。

清代同治三年牌匾(图片由商家提供)
点击购买 >>>
传统牌匾是文化标志、地理标识、商业信息、人物地位、宗教信仰等信息的载体,也正是因为如此,研究匾额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途径,正如那句话所说“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面对如此信息丰富的民俗文化精品,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可以预见匾额收藏的市场必将更加火热。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