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还需“宝”来装 西洋纯银首饰盒收藏
银器的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银器的收藏和使用十分普遍。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产生了第一件手工制造的银饰品。从此,人类重要的银文化现象产生,并影响人类政治、文化、生活至今。此地处于重要战略地域,因而中西融汇,兴盛发达。
随着人类白银开采、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白银在货币和实用两个功能的领域中迅速发展。一方面,白银成为世界上多个国家的货币;另一方面,白银被制成各式银器,在皇家、宗教上层流传。 西方银器传入中国,从时间跨度上看约有2000年历史。从地域上看,早期来源于东欧及古罗马、拜占廷地区,偶尔可见西欧及北欧产品,但为数极少。

纯银老首饰盒银器
点击购买》》》
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西方银器产生于5-8世纪。这些银器的传入,给中国的银器制作带来积极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中国银器对西方银器的效仿,吸收了西方的制作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此时,中国制作的银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参考了西方银器的造型、纹饰及风格。特别是唐代的银器,由于银匠的文化意识及精神状态产生了变化,受到启迪,创造出相当辉煌的作品。至今我国的唐代银器仍受到世界各国的研究者、收藏者、制造者的青睐与重视。这时,西方银器在中国流传范围较广,其流入途径主要是“丝绸之路”。因而,后来在中国西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都发现了这一时期传入的银器,这些银器从制作工艺、造型、花纹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佼佼者。
西方银器进入我国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明清及其后一段时间。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人士逐步增加,特别是英、法、德、俄、美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及探险考古人员,他们带着各种银器通过各种渠道,怀着不同目的来到中国。这些银器有的进贡给中国朝廷,有的送给达官贵人,也有一部分为自用。这样,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以及南京、西安等地沉淀下一定数量的西方银器。这些银器种类繁多,质量各异,有些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次银器的传入,对近代中西方艺术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经济、政治的沟通。对这些银器的收集与研究,为了解西方各国的不同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西方银器进入我国的第三次高潮产生于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的十几年。在这十几年内,不少到外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或一些外国人带来相当数量的银器,在中国重新点燃了收藏西方银器的热情。
目前不少中国的年轻人或在网上或是实体店铺中出售银器,这些银器大多为餐具,具有高水准的艺术品较为少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银器进入中国。

欧洲古董银器银首饰盒
点击购买》》》
同样,长期以来,中国银匠制作的银器也有一定的数量传到西方各国,因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博物馆及一些私人收藏家中存有中国银器。这些银器的产生年代大约自8世纪起至清末民初,其中有少量更早期的,如春秋、汉代制作的,有着浓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这些银器多具有相当高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价值,多保存于著名艺术博物馆内。受中国艺术品的影响,一些西方银器也吸收了东方的艺术特色。如1889年英国生产的银制圣光台,就具有中国的艺术风格,另外一只银红酒篮的造型,更是取自中国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另外,自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生产的一些银器也受到西方收藏界、研究者的重视。这些银器数量较多,大部分是清代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银器,器型各异,线条优美,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