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收藏品 清末银质发饰
所属类别: 收藏杂项 | 作者: | 来源: | 2017-02-22 09:53:40
清朝时期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
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中间细,多是银、铜质。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里弯。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清末纯银头饰
点击购买》》》

清末纯银头饰
点击购买》》》
满族妇女对银饰看成是一种财富,更将其当做吉祥如意,飞黄腾达,一生平安,延年益寿的象征。因而被满族人广泛制做成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各种银饰品。满族妇女佩戴的银头饰造型各不相同,分有如意簪、扁方、通气簪、盘髫簪、耳挖簪等。在清朝时期,头饰如何佩戴是很有讲究的,可根据头饰品的质量进行雕刻细度,佩戴位置,区分满族妇女的年龄、婚姻、身份、地位等。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