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承的民间绝艺

所属类别: 收藏杂项 | 作者: | 来源:  |  2017-02-22 09:45:50 
0

说到铜胎珐琅,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就是---铜胎掐丝珐琅。其实,“珐琅器”这一工艺大类范围内,就包括铜胎画珐琅,铜胎掐丝珐琅,以及其他的各种用珐琅彩制作的工艺品。而铜胎画珐琅的另一个叫法即为铜胎珐琅。

珐琅是一门外来艺术,他是覆盖于金属器皿或瓷器玻璃器皿上的一层类似玻璃质的材料。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珐琅器大约在十二世纪左右从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珐琅工艺则在元代后期才传入中国。

 

 

民国铜胎珐琅瓜瓞连绵纹盖盒 (图片由商家提供)

珐琅器大多以金属器为胎,而我国历来铜矿较为匮乏,所以珐琅器越发显得奢华,更多的是作为尊贵地位的象征,即便是在宫廷大内,也多只是在正式场合使用。 掐丝珐琅技术大约在公元十三世纪末期,经阿拉伯传入中国,制作工艺繁复,但造型别致,釉料饱满,色泽光亮,令人赏心悦目。画珐琅的制作技法源于十五世纪中叶的欧洲,大约在十七世纪初期由西方传入中国。其制作方法是在瓷胎或玻璃胎上挂釉后,在底釉上描绘花纹图案,经过烧造而成。清代的宫廷画珐琅造型沉稳,与瓷器中的粉彩相类似,典雅大气。

 

 

民国铜胎珐琅瓜瓞连绵纹盖盒 (图片由商家提供)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件藏品是民国时期,铜胎珐琅瓜瓞连绵纹盖盒。整体用珐琅颜料绘画吉祥图案,瓜瓞连绵也象征着多子多福,喜气祥和的寓意,盖盒内部,施白珐琅釉,铜口处理的细致厚重。鉴赏珐琅器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小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清代中期的珐琅器,会在珐琅料的上面施一层透明釉,而晚清民国时期的珐琅器,釉面则呈现出乳浊感觉。其次随着年代的变晚,珐琅器的砂眼也会随之减少直至完全消失。这件藏品,从画片上看,还是保留清代中晚期的风格,但从多方面分析,这是一件民国时期雅致的民间用品。

 

 

珐琅器的精品中精品 出自雍正朝,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时期是金属胎珐琅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来看,雍正朝烧制的金属胎珐琅器中,只有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铜胎珐琅在皇家心目中的尊贵位置。珐琅器中的另一个分支“珐琅彩瓷器”实际上就是由铜胎画珐琅演变而来,只不过,铜胎变成了薄薄的景德镇瓷胎,画工也更加纯熟精美。以至于这几年,清珐琅彩瓷器的价格已经成为新标杆,不得不让大多数人仰视之。

责任编辑:赵江伟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8848手机市场口碑并不好:设计山寨
曾令澄:等闲看功利 艺海自独行
你听说过暖玉和寒玉吗
过云楼遗珍:折射顾氏四代人的收藏往事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