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的鉴别

所属类别: 鉴赏学堂 | 作者:丁孟  | 来源: 广州日报 |  2017-11-14 16:27:44 
0

南朝鎏金神兽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朝鎏金神兽镜

形制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均为圆形,镜正面明显外凸,呈弧形,背面内凹。胎质较汉镜要轻薄,镜体也大为减小。南朝还出现了小型镜,如湖南长沙梁、陈墓中发现的小铜镜一般直径5厘米左右。而江西赣县南齐建武四年(479年)墓中发现的铜镜直径仅3.2厘米。

此时的镜钮仍突出,在镜背面占有很大空间,最大特点是钮矮扁,顶部近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的钮座,非常单一,均为圆形。

镜缘的特点,是边沿多呈斜坡形,幅度比汉镜要大。

纹饰风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纹饰主要沿用汉镜的风格,但也有所创新。如北方曹魏和西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位至三公镜”,采用二分法变形龙纹,二分间竖铸四个铭文“位至三公”,别具一格。南方吴国流行的一种夔凤纹镜,纹饰纤细、复杂,凤鸟的形象刻划得特别生动。由于受佛教传播的影响,此时铜镜纹饰中还流行一种佛像图纹,佛像头后一般均有背光。

东晋以后,铜镜纹饰变化较大。北方,汉镜之风消逝。纹饰中增加了许多零碎草花和动物纹样,显得琐碎。而南方,东汉时期开始流行的神兽镜和画像镜,这时纹饰已不遵守其原有的格式,变得简陋、粗糙。神兽镜中常见的“半圆方枚带”有时简化为一周联珠纹或篦纹,内区的神人身躯瘦长,神兽形态较小,且往往不甚清晰。最值得注意的是,从神兽镜中演变出的“四乳四神镜”、“五乳五神镜”、“八乳八神镜”的外区花纹和“半圆方枚带”仍然保留,但内区的兽形消失,而为圆形的乳状突出所代替。画像镜到了东晋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汉制作精良、图纹繁缛的“人物画像镜”消失了,代之的是只有两组神像和两个兽形。吴国流行的花纹纤细、复杂的夔凤纹镜已罕见,这时简化为“四叶单凤纹镜”,“方格规矩纹镜”变为“方格八凤纹镜”。

铭文的习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继续流行纪年铭文,字体风格与汉代相近,但笔道较细。铭文常铸在镜背面图案中的方格上,字数1——4字不等,往往几个方格上的文字,可顺读成句。镜缘上的铭文字浅,字多数磨砺不精。

责任编辑:王文锦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瑰丽的北朝陶俑
刺绣元素,彰显独立中国风
美轮美奂唐三彩钟式茶杯
中国古董车市场蓬勃发展 收藏家表现亮眼
元代画家王冕:隐居深山一生画梅
人类太空殖民时间表:本世纪30年代人类登陆火星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