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利支天造像及其崇拜浅谈(图文)

所属类别: 鉴赏学堂 | 作者:张宏书 | 来源:  |  2015-06-11 14:21:33 
0

佛教自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印度产生以后,很长时间不主张造像,因为早期的佛教徒认为佛是超凡入圣的,“佛形不可量”。到公元前三世纪佛教还是用一些象征性的圣物表示佛陀的生平事迹。如菩提树代表佛陀成道,因为释迦牟尼佛是在经历了若干时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悟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佛谛义理的;又如佛座代表佛陀说法、双足代表佛陀涅槃等等。

 

直到公元一世纪,大乘佛教兴起,佛教徒和艺匠们才打破禁忌,佛像艺术在希腊造像艺术和印度本土艺术的共同影响下产生了。从这时开始的数百年间,佛教造像艺术一直是以显教的形式出现的。公元八世纪初,大乘佛教在中观和瑜伽两派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印度教及印度民间信奉的咒术、仪轨等形式,建立起新的宗教体系,这就是密教,可以说是引发了佛教一场自身的变革。此后的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成为了印度佛教密教的弘传期。密教造像艺术也是在这一段时间从产生走向成熟的。虽然期间发生了因外教入侵使印度领土出现割据导致密教造像风格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但都存在着女性化、世俗化、复杂化的共同特点。特别是女性化特点比较突出,出现了佛母、明妃、空行母等众多女性圣像,如二十一度母、尊胜佛母、大白伞盖佛母、金刚亥母等等。她们大多造型优美,身态呈三折枝形,丰乳大臀,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圣女形象。

 

摩利支天密教造像形式也应源于这一时期。作为佛教护法菩萨,她常以女神形象出现。摩利支天,意为“光明”、“阳焰”。梵文Marici,可译为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即阳焰。本行集经三十一:“摩梨支,隋云阳焰。”摩利支天经:“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害,无人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债其财物,无人能罚,不畏怨家,能得其便。”大摩利支菩萨经一:“摩利支菩萨陀罗尼,能令有情在道路中隐身,非道路中隐身,众身中隐身,王难时隐身,水火盗贼一切诸难皆能隐身,不令得便。”

 

摩利支天为古代婆罗门教所崇拜的光明女神伐拉希(Varahi),伐拉希为帝释天因陀罗的部属,日天苏利耶的佐神,后被奉为黎明女神,列于天神,亦为印度人所敬奉。在印度,那烂陀寺遗址犹存摩利支天古像。摩利支天在藏地颇受重视,又被称为“光明佛母”、“光明天母”、“积光佛母”等。她有二十多种主要的化相,包括立相的、坐相的、骑猪的、坐在车上的、一面二臂的、三面六臂的及三面八臂的化相等等,但其原本现相是三面八臂相,这个化相的其中一面是猪面,他骑在一辆由七头猪所拉的金车上。其他光明母化相,与这尊是同一体性的,只是在身相上及传承上有不同而已。

 

一、摩利支天造像

 

1.天女法相

 

摩利支天有多种法相,由于她又称作摩利支天菩萨,所以有一种是以天女的形象出现,坐在猪身上,左手在胸前拿着天扇或无忧枝,右手下垂,身如金色,光明如日,顶戴塔,着天衣彩裙,有腕钏、耳珰、宝带、璎珞等华严装饰。

 

如图1,两尊摩利支天均17.5厘米,造型为两臂一面,面容祥和,左手持无忧树枝,右手施与愿印,头冠上带有禅定佛大日如来佛像,右舒式坐在尖嘴獠牙的猪身上,下承覆莲座,莲座下沿阴刻“土观呼图克图诚心金银造”款,证明此像为土观施财所造,土观呼图克图为青海佑宁寺转世活佛,乾隆时期驻京八大喇嘛之一。

 

又如图2,16.5厘米,造型、款识与图1几近一致,只是手中天扇或无忧枝已佚,右手下垂作与愿印。这种造型又被称作阿斯卡堪塔。如果她两手分别持着针和线,就称为圣摩利支。从其风格和款识不难分析出这些是清代时期造像。

 

2.愤怒法相

 

在藏传佛教中,摩利支天菩萨的法相还有以多面多臂的形式出现,她有一、三、五或六面,二、八、十、十二臂,有时还伴有胁侍,通过猪面和拉着车跑的七头猪可以认出她。针和绳索也是她的标识,通过这个标识,人们认为她可以缝合邪恶的觜和眼睛。在印度,摩利支的形象十分常见,除了两臂样式之外,三面八臂像在造像中出现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菩萨的多面,一定是面相各异,其中有一面是愤怒像,还有一面是猪面,尖嘴獠牙。

 

摩利支天的这种造型似乎更能体现出《摩利支天经》记载的常行走于日天之前,日天(就是指太阳神)无法见到她,而她能见日天,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害、无人能欺诳、无人能束缚、无人能债其财物等等的“大神通自在之法”和“可隐身”的法力。

 

如图3,明代汉传漆金愤怒相摩利支天,尺寸硕大,达46厘米,头部比例较大,漆金斑驳自然,耳珰垂肩,胸前满饰璎珞,帔帛自肩而下绕臂垂于座面,具有明显时代特征。有三面,正面为寂静相,右面为猪面,左面为愤怒相。每面有三目,同时还有八只手臂,两主臂双手合十,左边其他三手分别持无忧树、罥索及弓弦,右边其他三手分别持金刚杵、针、箭与金刚斧(有的法器已残或已佚)。

 

又如图4,十八世纪铜鎏金摩利支天,高18厘米,手结毗卢手印,因为一般摩利支天的发髻冠上有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像,这尊造像发髻高挽,没有大日如来像,所以手结毗卢印。形象也是三面八臂,正面为寂静法相,右面为猪面,左面为愤怒相,每面三目,天衣、宝带、璎珞、耳珰、腕钏等装饰繁缛,其余六手应各执法器(均已佚)。这里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摩利支天虽然头上饰有大日如来,但她不是大日如来的化身,而是大日如来的伴侣,就如同金刚亥母是上乐金刚的明妃,只不过她没有双身像,单独列于诸天,成为帝释天的部属,也称摩利支提婆。

 

再如图5,十八世纪铜鎏金摩利支天,高20.5厘米,左舒展自在坐于仰覆莲座之上。三面皆戴花冠,头顶共结一发髻,正面为寂静形,面相庄严,双目低垂。与图3、4不同的是,她右面为愤怒相,左面为猪面,成为摩利支天形象的重要标识;共有六臂,手中法器部分已佚。上身横披帔帛,帔帛绕主臂内侧垂于莲座两侧,胸前饰有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裙褶自然流畅,衣缘錾刻有精美纹样。仰覆式莲花座上缘饰精密连珠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还如图6,十八世纪铜鎏金摩利支天像,高40厘米,八臂双头五面,其中正面为寂静相,左右皆为愤怒相,而朝后的一面为猪面形象,成为辨认她的重要标志,这是比较罕见的。顶上的一头应是大日如来像。她作为藏传佛教中一位有大神通的天神,能救众人离开一切灾厄,在人们的心目中她的形象早已被人格化并且被崇拜。

 

另外,摩利支天还有一种站立形象的愤怒相,如图7,清乾隆铜鎏金摩利支天像,高14.5厘米。三面十臂,正面为寂静相,右面为愤怒相,左面为猪面,十手各执法器(大多已佚),脚踏异教邪魔,左展立于覆莲座上。莲座上阴刻“功行根本”(注:由于造像与莲座是分体铸造,所以此像莲座拍照时安装反了,其正面上沿应当“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一行楷书阳识,下沿应阴刻佛母名)。从整体风格看,应与六品佛楼造像风格一致。

 

3.保护神相

 

在佛教特别是密宗佛教中,摩利支天有时化现成天女身相,有时化现成愤怒相,有时她还是一位很受崇拜的护法神菩萨,她是众生肉眼难以见其身形的菩萨。她化现的保护神形象则乘着一辆由七头猪或九头猪拉的车跟着太阳奔走,没有谁能陷害她、欺骗她、束缚她,而她却能够战胜一切邪魔,救众生于一切灾厄之中,所以人们虔诚地崇拜她。密教还认为:“摩利支天菩萨,是来自西天竺的佛教菩萨,原属密教修行人所修持的一位本尊。”

 

如图8,十三至十四世纪铜鎏金摩利支天像,高19.9厘米,三面八臂,正面为寂静相,右面为愤怒相,左面为猪面,八臂各执法器,左展站立于莲花座之上,座前有三位侍从,也都是猪面,其双手也都持有法器。下承多层多脚叠涩式高台,高台束腰处有七头猪,中间一头猪上方有一罗睺像,仿佛驾驶着这七头猪拉着的车子,而摩利支天正乘坐在车上出行。整个造型唯美的形象保留着东印度造像的风格,面相庄严,体态优美,躯体健壮,颇具早期笈多造像的典雅之风,造像形式上完全密教化,造型复杂,体态婀娜,装饰繁缛,三折枝式站立,腰带下坠U形连珠装饰物,臂、腕、足有钏饰,须弥式台座,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而这种风格的摩利支天造像都伴有罗睺像。

 

有关罗睺的说法很多,在印度神话中将其视为恶魔,因为他偷饮甘露被日月发现,禀告毗湿奴(与梵天、湿婆并称印度三大神),毗湿奴遂将罗睺的头和手臂砍下,由于罗睺已经饮了甘露,他的头得以不死。为了报仇,他“逢日月则蚀”,常造成日蚀月蚀。摩利支天造像中常伴有罗睺,是否意味着摩利支天将其征服了呢?因为摩利支天又称“光明佛母”,是光明之神,她要昼夜将光明洒向众生。

 

不论如何,这种造型正好表现出摩利支天乘车出行,有着战胜邪魔、拯救众生、保护众生的广大神通,也是她保护神形象的体现。

 

又如图9,明代铜漆金摩利支天像,高27.5厘米,一面八臂,台座为抽象的由七头猪拉的车子,车轮为火轮形,摩利支天左展自在坐于台座之上,头戴花冠,束发高髻,耳际缯带下垂至肩。一面三目,面相丰满,嘴角含笑,上身裸露,横披帔帛,帔帛自然下垂,胸饰璎珞,两主臂在胸前呈武士手印,其余六臂在伸仰两侧,并各持法器。这里要注意,其中有两手分别高举日月,正好契合了她是光明之神保护日月的特点。造像下身着铠甲,更体现出她的保护神的生动形象。

 

二、摩利支天崇拜

 

人们对摩利支天的崇拜应当说源于她的魔力与神通。摩利支天作为佛教二十诸天之一,其时常外现天女形象,不可见不可取,但是并非天人,她实际是菩萨化现之相,《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记载她是观自在菩萨部所作的变化相,也有其他经典记载她是多罗菩萨(度母)的化身。

 

在中国,摩利支天的信仰自印度传入后,汉传佛教善信就有供奉摩利支天圣像、念诵摩利支天圣号、读诵摩利支天经典的,后来道教也吸收了摩利支天的信仰。相传郑和等人下西洋,就是依靠着对摩利支天的信仰,平安航海。由于祈祷灵应,道教信徒尊之为斗母(也作姥或姆)元君,视为众星之母,纳入道教神谱。她具有隐形的神通,能救人于厄难。在佛寺的造像为一天女形像,手执莲花,头顶宝塔,坐在金色的猪身上(是其坐骑),周围还环绕着一群猪。 所以有时人们将其和财续相联系。据藏传佛教说摩利支天是隐身的、消灾的保护神。此天威力极大,上管三十六天罡星,下管七十二地煞星,二十八宿也皆为此天所管。

 

斗母元君还有着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四五千年之前,周御王统治着一个国家,虽然他广施仁政,但由于土地贫瘠、海盗猖獗,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周御王对此也没有好办法。他的妃子紫光夫人明哲慈慧,为了与其分忧,拯救百姓于水火,发誓为他生下圣子。有一天,紫光夫人在金莲花温玉池沐浴,突然池中生出九朵莲花,第一、二朵分别化成勾陈大帝和紫薇大帝,其余七朵以星星的形式排列而生。周御王看见这样奇特的景象,就将他们分别取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他们长大了以后,修成正果,就成为了天上的北斗七星。紫光夫人,因连生九子皆贵,被元始天尊,封为斗母元君,在《先天神后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经》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指修山中,有九异人,乘云车,能御空驾,乃北洲域,单越周御国王之子。其姥摩利支,西洲天竺国人,有大神通,出则阳炎,能游行四海,往来印度。知北洲域,单越周御国王,辰祭从好善,因与之生圣子九头。摩利支以万为姓,号泰阳。”后来,斗母元君拜在如来座下,排于诸天之列。

 

佛教还把她列为多罗三尊之一,多罗三尊分别为:多罗菩萨、摩利支天菩萨、一髻罗刹王菩萨。

 

多罗菩萨,或译作“度母”、“救度佛母”,是所有“度母”化身的主尊,总摄所有“度母”化身的功德。因其一面二臂、身绿色,所以一般人习惯称作“绿度母”。他的本质就是般若智慧之意,代表诸佛的事业和功德,能够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满足一切众生愿求,增长现世富贵、长寿、平安、吉祥等等。供奉多罗菩萨除了单尊的供奉方式,还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多罗菩萨的供奉方式,还有观世音菩萨、多罗菩萨、毗俱胝菩萨(即颦眉菩萨)的供奉方式,还有观世音菩萨、多罗菩萨、白多罗菩萨的供奉方式,以及上面提到的多罗菩萨、摩利支天菩萨、一髻罗刹王菩萨的供奉方式。只要符合法度,也可以调整供奉方式。

 

一髻罗刹王菩萨列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之南端,密号电雷金刚。现忿怒形,降伏烦恼,故得此名。若人受持此菩萨真言,能摧碎天魔、恶药叉、罗刹斯、毒恶鬼神、及一切疫病、水火、盗贼等害,亦能息诸冤敌。

 

作为三尊之一的摩利支天菩萨,早在她还是古印度民间之神的时候就已经被人们所崇拜,被佛教吸收列于诸天之后,其神格也很高,得到极高的信奉。那么,她为什么要以猪或猪面作为标识呢?

 

原来,按印度传统习惯,村庄里的公猪在清晨都会被打扫干净,让它们宣告破晓的来临,而摩利支天正是坐在这样的七个公猪拉着的双轮战车上,所以摩利支天又被称作金色的破晓女神。

 

还有一种说法,在印度教中有一女神名金刚亥母,也有一猪面,中文译名“亥”字就是因此而得,在中国农历历法中,亥年就是属猪。她的丈夫是婆罗门教要神,曾十次化身下凡,为人间消除苦厄,其中第三次就是化身雄猪形,而她自己也曾救过西藏众僧。传说康熙年间,鞑靼侵略西藏寺庙,她把寺内僧尼全部变为猪,鞑靼军被惊吓而退。在西藏,她就被认为是摩利支天的化身,人们崇拜摩利支天,以猪或猪面作为她的标识。

 

在中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密教的信奉是逐渐减弱的趋势,特别是到了明代,密教造像已经比较少见,但仍可见到对摩利支天的信奉,如图3、图9即中原地区铸造的摩利支天像,这应与当时对摩利支天的信奉有关。

 

由于摩利支天法力神通广大,又为武士所特别信奉,被奉为战神,修学此尊能消除障难,增进利益。

 

关于摩利支天的崇拜虽然起源很早,但时至今日,还不是很普遍。不过其形象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其造像以其题材别致、比较少见及其神通能使人们避难驱邪而为更多的人认知、收藏和研究。

 

(作者简介:张宏书,就职于天津市文物公司,天津市文博学会会员)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宋官窑保护传承专家座谈会
新密夜市经济:张六米线炒虾尾为啥嗨爆舌尖
开拓新战场 奥迪A3三厢对比宝马1系三厢
劳力士的贵,贵在钢好、颜好、芯能跑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