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传情诗言志字号

向彬作品
徐庆平
2009年,向彬在我的推荐下以论文《我国古代学校书法教育研究》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顺利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后来,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一书,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在他从山东聊城大学调入中南大学工作一年之际,《向彬诗书画作品集》的稿本又放到我的书案上,这使我感到欣喜异常。
对书法的挚爱使向彬不同于其他的博士生。我每次给他们上课时,他都会带几件自己的书法作品,让我给他一些建议,而且几乎每次我都能看到他的诗作。我很喜欢他以诗言志、借书法传情的艺术表现。“清风入牖墨微香,暗引心潮闹画堂。写罢诗书还自赏,夜阑何处寄疏狂?”“诗书作伴似闲人,铁砚消磨忘苦辛。窗外风声全不问,任他秋雨洗嚣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不觉辛苦,反感甘甜,这的确只有真正崇尚艺术的人才能有幸登临的境界。
向彬的字主要以小楷、小草和行书为主,研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孙过庭、苏轼等书法大家之作。但对他影响最深的倒是文徵明。他对明代吴门的书画情有独钟,集诗文书画于一身的文徵明,更是他仰慕的对象。每次欣赏吴门书画家的作品,向彬都能感觉到自己身临其境,与吴中四才子一起陶醉在横塘石湖之间。而他近几年的书法主要作行书,作品中突出了苏轼书风的特征,体现出十足的文人味。
最让我高兴的是,向彬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体现了典型的传统文人书画之风。他绘画题材以兰、竹、梅为主,偶尔画点葡萄等其他题材。向彬钟爱这样的题材,体现了他内心的纯真与静穆。“一夜春风吹万树,世人尽赏李桃开。吾心独与兰君静,不羡林间蝶往来。”这是他一件兰作的题画诗。与其说是题兰诗,不如说是他学画的心态。学画如果不能静下心来默默地学习和领悟,而一味追逐名利,最终只会自欺欺人。“叶自翩然花自开,幽香淡淡远尘埃。春风吹放三千树,不若兰君梦影来。” 诗情是画意的源泉,更是画意的拓展题兰诗自然要写出兰的品格,这品格虽然可以通过笔墨画出来,但还是不如以书法题款的形式写出来。春兰淡淡,如梦如影,个中情致,全在心生。
“守得虚心气自清,高风亮节亦天生。年年新竹随春立,直上云霄任雨晴。”这是他自题《墨竹图》的一首诗,这既是竹的精神,更是人的精神。所以,画家画万物,最终还是在画自己,笔下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最终都是自我的化身。
我认为,中国画的好坏虽然与技法有关,但技法只是表现意境的工具;而决定意境的是画家自身的学养、胸襟、才情和品行。没有精湛的技法,再好的画意也没法表达出来;没有很好的综合素养,再高的技法也是花拳绣腿、表面文章。制作、安排、堆砌、拼接等画法以外的技法,更不是中国画的元素,人文素养才是中国画的生命力。
《向彬诗书画作品集》是向彬近十年中研习书法、诗词和国画的总汇。艰辛与喜悦,宁静与奔放,都交织成为一个缤纷的艺术世界。我深深地被这位刚入不惑之年的青年学者的执着与成绩所感动,并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更加硕果累累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