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燕讲齐白石和李苦禅
李燕简介:李苦禅之子、齐白石徒孙,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所画的猴子是近30年来最具典型性的中国画“形象”之一。同时,他也精通国学,在易学、金石学、宗教、曲艺、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也颇有造诣。
“齐爷爷您过年好!”这是李燕第一次见到齐白石所说的第一句话。那一年,白石老人92岁,李燕9岁。李燕说,那是父亲李苦禅春节首次带他给齐白石拜年。白石老人左胳膊搂着他,右手就掏给他一个万元的大红包。那场景,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新书《李燕聊齐白石》、《李燕聊李苦禅》中,李燕与徒弟徐德亮(相声演员)向我们还原了一个又一个齐白石和李苦禅两位大师的生活写真。
一个民族的灵魂就是文化传承。如今,已经迈入古稀之年的李燕告诉《中国民商》记者,“聊到白石老人和苦禅老人的经历,恰恰就是我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他希望,“透过两位老人,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的近代历史,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话说齐白石
齐白石是鲁班门下的雕花匠,却开创了红花绿叶的大写意。他具有至高的艺术成就,却始终如农民般朴实、孩童般天真。他的一生活了97岁、“历经三朝”,就是这样一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审美,自己却一直粗茶淡饭的老人,他的一生到底有怎样的精彩,怎样的无奈?
齐老的虾是河虾和对虾“杂交”的
提到齐白石,人人都会想到虾,但其实齐老后来画的虾却是河虾和对虾的“杂交”,世上没有的品种呢。
齐老在早期的绘画中也画过虾,但只是生活体验的小记录,到近60岁时才又想起画虾,试图把虾作为主体。虾画好后,齐老总是把画挂在屋子里,虚心听取弟子意见。弟子李苦禅认为好是好,但有点小,像蝲蝲蛄(北京话,就是一种专吃麦子根的害虫)。齐老就又跑到外面市场去看大个儿的对虾(海边的大虾),回来再画。最后就有了齐老发明的大虾和河虾形象合一的杂交品种。
“后来还有人问,真虾是6节,为什么齐白石的虾是5节?”李燕解释说,“白石老人早期的虾就是6节的,但艺术的意象是加以改造取舍的,有时候我们平常造型里面还会取个奇数不取偶数呢,奇数为美。所以,后来白石老人的虾都改成了5节。”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
这是齐白石的著名语录之一。有人曾引入他的“学我者生”来直指白石老人的不谦虚。为此,李燕则认为,谈话一定离不开语境二字。如果离开了语境,意思就可能完全不同。
“当年,白石老人门下弟子很多,有的弟子学得虾都几乎可以乱真了,但大部分人都脱不开白石老人的稿子。但白石老人的教育思想认为,学老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总这么学,艺术生命就完了。他特别提倡弟子能够超过他,而不是一味地死学他。”李燕举了一个例子,“白石老人曾有一位弟子,人很好,也很用功,但白石老人给他的评价却是‘尚能一步一确’。其中有对他成绩的肯定,也更有批评其没有新意之意。”
齐老之画题75岁的都是赝品?
齐老早在长沙时遇见一位算命先生,根据“流年交运”的学说,认为齐老75岁那年,流年不利,必须避开,要跳过去,自称77岁。齐老就在75岁那年3月份的一天,让全家人回避,自己一人在白石画屋里,把窗户、门、都贴上黑纸。度过一定时辰后,齐老正规宣布“:现在我齐白石77岁了。”
“但后来这件事情传出去以后,一直到现在,还有好多人认为,白石老人画上凡是题75岁的,一概都是赝品,是伪造的。”李燕告诉《中国民商》记者,“这个话太不可靠了,说这话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齐老是那年3月份才做法事,宣布77岁的之前还有两个多月呢。在这两个月里他画画偶尔还题75岁,所以反而是题75岁的画才更珍贵了呢。”
齐老受骗
解放前,钞票浮动很大,哪家银行出现金融危机,挤兑不成,就倒闭了,这些钞票也就一钱不值。可是齐老不知道,有人拿着这样毛了的钞票来买他的画,出手很大方。齐老卖了画,还十分高兴。后来,知道自己受骗,钞票不保值,也学人家买黄金。
“但黄金也是分上等赤金,中等黄金,下等绿金的,不成想齐老又被人骗了,买来的黄金全是含铜成分很多的绿金。”李燕笑着说。
“白石老人像这样的笑话可多了,我父亲回来特别爱讲。但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也能看出,白石老人真是把他的精力全使在艺术上了。”李燕进一步解释道,“你们看看白石老人画的工笔草虫,不认真真是画不出来。以前的人画这些都是在熟纸上,可白石老人发明了在生纸上画工笔草虫,空间感很强。”
毕加索怕齐白石
19世纪50年代,白石老人多年的老同学王雪涛有一次非常特殊的机会去法国见到了毕加索,并邀请毕加索到中国来。不想,毕加索却说不敢去,因为他在中国怕一个人,怕的就是齐白石,随后,毕加索拿出了一些他临摹白石老人画册所画的画。
看到毕加索临摹的这些画,王雪涛是这样评价的:“白石门下哪个学生临摹得也比毕加索强。但有一样,都不如他的值钱。”
毕加索对白石老人评价很高,他认为,最高的艺术在东方,中国能有齐白石这样伟大的画家,学画就不用非到法国来。但谈到毕加索对世界艺术的贡献时,毕加索却笑言:“我确实贡献很大,至少我养活了上千名理论家骗子。”
话说李苦禅
聊起李苦禅,作为儿子,李燕更是有聊不完的话题。李苦禅是毛泽东同窗、齐白石首徒、黄胄的密友、范曾的恩师。张君秋敬他懂戏,侯宝林引为挚交,黄永玉认作知音,李连杰与他论武……他的笔墨功夫,纵使不能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可说登峰造极。连恩师齐白石也说他“笔墨将起余辈”,“白石老人无此肝胆”。
大画家的教子经
李燕讲,不知是不是遗传基因的作用,从一记事起,他便喜欢画画。可是父亲苦禅老人却没有刻意的指导。“先父认为,孩子画画是一种天性,要让孩子自由地发挥其天真的本性。”他解释说,“如果你总拿大人的意志去指导孩子,照着大人的画画,那孩子的天真就泯灭了。所以这段期间我就是由着性子随便去画,到13岁才接受正规训练。”
正式学画,李燕也是从美院附中的考前班开始的,并非只由苦禅老人亲授。之后从美院附中、美院一路科班学下来,苦禅老人认为要成为好的画家必须要学习各家所长。
黑炭馒头
在国立艺专上学时,大家都住学生公寓。因经济困难,一日三餐就成了苦禅老人最大的问题。最苦的时候,他就学宋朝范仲淹的经历,弄个砂锅熬一锅粥,等粥凉了,再在上面加些最便宜的虾米糠提点儿咸味(虾米糠就是虾米皮过箩筛筛下来的碎碎儿)。粥完全冻住后,再用铁丝划成三块儿,一顿一块儿,这样保证肚子里不会空。
那时有炭画课,铅笔画是用橡皮擦,木炭画就一人发一个馒头,用馒头蘸着擦。画完了,蘸完的馒头就是黑的了,家里条件好些的学生就把馒头扔了,但苦禅老人就会把这个黑炭馒头吃掉。
“老年间人特别有自尊心,不愿意人发现自己的苦处,等大家都走了,苦禅老人就把这馒头吃了,这可是真正的白面的。”李燕笑言,“炭画用馒头蘸着擦,这个方法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了。而且,沾炭大概助消化,要有痔疮还能止血呢。”
打劫僧
苦禅老人是自小练武,喜欢打抱不平。他在杭州西湖艺专做教授时,西湖边有个很偏的地方,总会出现一个打劫的僧人,抢劫别人财物。苦禅老人要管管这个僧人,去了4次才等到这个僧人出现并以功夫制服了他。几日后,苦禅老人又看到了这个曾被他打过的打劫僧人,便上前询问僧人,那天有没有被打伤,还在西湖边请僧人吃了茶点,让这名僧人感动不已。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对的,但是不能以恶惩恶,这就是我父亲的道德要求。”李燕如是说。
大画家施展化装术
1937年,37岁的苦禅老人已经是一个著名画家,为了支持抗日,他在北平西城区柳权井胡同2号的家成了共产党的一个情报站,有同志往太行转移,他这就是一站。苦禅老人当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要转移的同志化装,到估衣市场(过去卖旧衣服的地摊)根据身份帮他们配合适的衣裳。因为他是美术家,化装术挺好。
当时,地下交通站经费紧张,苦禅老人也经常卖画帮着筹集经费。有一次,有人让他画100个扇面,他三天三夜只睡了一觉,画完画,换钱来帮助交通站筹集费用。
苦老为什么不爱戴手表
抗战时期,苦禅老人经常帮助进步学生及共产党员抗日,一日夜里,他和他的一名学生被日本鬼子用手铐铐走。苦禅老人经过多种审训及压杠子、灌凉水等刑法后,依然没有说出谁是共产党,谁是国民党,只是说自己是靠卖画为生。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苦禅老人28天后又被放了回来。
“就是因为当时把父亲和他的学生一个铐子铐走的,他一辈子也不戴手表,包括1980年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的人送他一块欧米加表,他也不戴,他一戴就想起当年戴手铐。”李燕笑言。
访谈中,除了白石、苦禅两位老人及文化传承外,李燕谈的最多的就是“规矩”一词。他说,他最见不得别人在公众场合讲话拍大腿,擤鼻子,这些都是规矩。在他为记者展示完一幅幅精制的画卷时,他也会告诉我们,画轴要如何收好,应如何标注,他说,这都是规矩。“苦禅老人一生的学术追求、绘画成就和做人标准始终为人称道。他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对我,他也是以他的尺度来要求的。”李燕如是说。
采访结束,李燕热情地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他说,苦禅老人就是这个规矩,开门亲自开,送客亲自送。在寒冷的冬季,这位70多岁的长者,著名的书画家,带来的这份温暖在我的心头久久都不能散去。
责任编辑:赵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