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斌

所属类别: 陶艺 | 作者: | 来源:  |  2015-08-07 16:04:29 
0

QQ截图20150807162919.jpg当阳峪孟家瓷坊掌门人孟凡斌

孟凡斌先生祖籍山东曲阜邹城孟庄,中国儒家宗师孟子第74代传人,当阳峪孟家瓷坊掌门人,中国绞胎瓷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文物复制基地负责人,焦作当阳峪绞胎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孟凡斌先生自童年在故土当阳峪发现古陶瓷遗片,就有了绞胎瓷情结。20多年来,他苦苦思索、奔波学艺、呕心钻研、坚守试烧,花开当阳,把失传近800年的绞胎陶瓷捧献于世。从此,传至今天的中国古老陶瓷又添新尊。孟凡斌先生首烧成功,成为古法复活当阳峪绞胎瓷的传承人。

孟凡斌先生曾主领开发研制“绞胎陶瓷核心古法工艺”课题,坚持汲古创新的烧造原则,率自己的团队发展和创造绞胎陶瓷四大品类160个品种。特别突出的是把具有“君子风骨”的儒家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内核,其中绞胎瓷器表里如一、内外相通的品质,绞釉陶瓷器的纹饰如国画、浓淡山水,是典范的艺术作品,以其“宋瓷精韵”“当阳遗脉”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孟凡斌先生的绞胎陶瓷系列作品得到国内外专家、陶瓷业界以及陶瓷爱好者的认可和青睐,连连获多种奖项,如2011年,其作品《圣土望君归》被河南省定为“中原经济区文化标志”而赠献“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有200个地区和国家的华人组织收藏;2013年,《绞胎泥编透明釉茶具》被评为旅游商品全国设计大奖赛创新设计二等奖;2014年,《绞胎羽毛纹龙凤立壶》在加拿大获金奖;等等。

 

 

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理财》文 李鸿安  来源:《理财》杂志2015年第2期

陶瓷是泥与火塑造的艺术形象,绞胎瓷是绞泥与窑火拥吻而生的陶瓷骄子。

绞胎瓷已形断音绝近800年,可为何又成为今人收藏的新贵?陶瓷专家在中国历史记载里爬梳剔抉,发现了绞胎瓷的前世;孟家瓷坊掌门人孟凡斌先生在人与自然的磨合中,重塑了它的今生。

绞胎瓷的前世今生,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致情致性的玩味。

绞胎瓷的烧造起源于盛世大唐,它一出世,就与兴旺一时的唐三彩争奇斗艳,而跻身于陶瓷贵族之尊。到了经济、文化繁荣的北宋,它更是陶瓷品类的宠儿。它出现于达官贵人的厅堂雅室,成为炫耀身份的象征;它作为贡品,成为宫廷高雅的品相。绞胎瓷的原产地当阳峪,因此上升成为陶瓷的“一线都市”,与当时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陕西耀州并列成为中国的“四大瓷都”。在孟家瓷坊所在的宋代陶瓷生产场地遗址,一尊保存完好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石碑,为宋崇宁四年遗珍,其上记载了这座瓷都之盛:“当阳峪时惟当阳工巧,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窑家百余户,从业万余人,当阳峪绞胎陶瓷生产规模之大、窑业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陶瓷有意而时光无情,北宋的靖康之变后,当阳峪风云突变,一夜之间,火熄人散,遍地废墟;渐行渐远的绞胎瓷隐身于入主中原的元朝,最终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

缘分天定,轮回有约,绞胎瓷在消失了近800年后,又以古朴典雅的身姿神奇般地在当阳峪亮相,推它走上前台的就是孟家瓷坊掌门人孟凡斌先生。

孟凡斌祖籍山东曲阜孟庄,为孟子74代世孙。上溯六代先祖,有孟氏两兄弟为讨生计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落户。孟凡斌生于斯长于斯,好像他与绞胎瓷前生有约,他在童年涉世懵懂时,当阳峪俯拾即得的古陶瓷片就激发了他特有的悟性。他以古瓷片为伴,苦度困顿的岁月,长大成人,即把对古瓷的梦想,开始变为行为。他东进孟圣之乡,南下景德古镇,寻陶瓷之业,拜陶瓷专家,瓷器品相熟观于目,烧制之艺暗记于心。自童年所得到的古瓷片的点点信息,逐渐串联起来,一个完整的概念冲击了他——复烧古瓷;一个大胆的设想激发了他——还绞胎瓷的本相。

鲜明的目的性是行动的最大动力。孟凡斌访名人、询专家、查资料、读书刊,对古法绞胎瓷有了独到的理解和灵感。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迎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忍耐着屡试屡败的寂寞,20世纪80年代初,怀胎二十余载,第一件古法绞胎瓷呱呱落地,孟凡斌被推上古法绞胎瓷第一传承人这把交椅。

这把交椅上的老大,标志着担当更大,孟凡斌深谙此理。对绞胎瓷古法工艺的痴迷探索,是他此时的最佳状态。他也悟到汲古创新是绞胎瓷新生后的常春藤。汲古,是绞胎瓷降生出世的乳汁;创新,是绞胎瓷青春永驻的源泉。他把每一道“绞”都融入古法的情感,用每一个纹饰铺洒现代浪漫的情怀。孟凡斌主掌着他的孟家瓷坊,游刃此中,传与创的理念,他烧造出以羽毛纹绞胎瓷和以自然纹绞釉瓷为主体的绞胎陶瓷体系,现已达160多个品种。

绞胎瓷,通常是用两种或三种不同颜色的瓷土,相间揉和,分别制成泥条,再借鉴厨师绞麻花或绞花卷馍的烹饪技艺,将泥条绞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直接拉坯成型,或切片拼贴、镶嵌造型,瓷胎上出现的白褐相间的纹理,就是绞艺的现身。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不同,或如木纹,或如鸟羽,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朵朵鲜花,纹路精美绝伦,变幻无穷。绞胎瓷绞出了百变纹路,奇幻风貌,绞出了中国陶瓷的华彩篇章,绞出了表里如一、内外相通的君子风雅,“绞”出了北宋当阳峪绞瓷胎的神韵遗脉。

孟家瓷坊绞胎瓷更令人称道的是它所涵养的文人雅士的君子情怀。它那出神入化的纹路,在制胎中即已形成,内外相通,相融一体,不饰雕琢,浑然天成。在火的魔变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绞胎纹饰渐渐升华到表里一统的人格妙境。 故每一件作品,都是孟子“君子本色,表里如一”最好的诠释。往往一尊在手,顿生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赏析。绞胎瓷表面美丽的纹饰,也许岁月会使之斑驳,但它永不能被改变的,是它内里不灭的君子风骨。

在美学价值上,绞胎瓷强调淡美素雅,力图表达“仁义礼智根于心”的君子品位,张扬了“其生色也睟然”的君子气概。

所以,落梅惊风、淡淡如菊的绞胎瓷,自它诞生时日,它的高风亮节、肃肃如松的君子风骨,就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相传宋代伟大诗人苏轼,第一次去拜见岳丈,就亲自去定制了绞胎瓷器,作为登门大礼。随后很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致使在当时工艺水平下绞胎瓷供给严重不足,很多百姓只得将窑内摔碎的瓷片作为贵重的礼品相互馈赠。

绞胎瓷,一尊在手,品位升华到雅情贵感的意境;一观在目,内心便重返千年岁月。

一言绞釉瓷,也称为绞花瓷。其工艺之巧在于先对所绞之花进行艺术构思,而后调制综合多种彩釉,拟于千姿百态的绞胎上施釉。孟家瓷坊的绞釉技艺标新立异,有“独门之绝”称誉。施釉中,坯胎陶体顺逆旋转,彩釉慢施细洒,于胎体旋转与彩釉注施的互动中,绞得花纹出现魔术般的变化。之后入窑点火,火如一位高超的艺术家,温度渐变渐高,对胎体上千瓷百态的花纹,如施魔法,使其变化、升华。当开窑取出成瓷,那气象万千的花纹,即便创作绞釉的大师,也有“既在意想之中,又出意想之外”的感觉。那些绞釉花纹千彩万色,白如雪,黑如漆,红如朱,绿如翠,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

传统的绞釉瓷器纹花有白釉黑绞花、翠蓝釉黑绞花、三彩黑绞花、绿釉黑绞花、棕黄釉绞花等。而孟家瓷坊的绞釉不拘泥于仿古造古,而是和着古韵,把釉色的调配和施釉的艺法,大胆地与中国的山水画亲密融合,经炎炎窑火,凤凰涅槃,大师的梦想幻化为瓷器上的诗情画意。山水花纹创作构思中的必然性,延伸为烧造后釉色的偶然性,那“画中有意,意在画外”的艺术效果,散发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挥洒着无法预料的审美效果。变幻莫测的花纹,或如高山流水,或如群岚叠翠,或如层林尽染,或如大漠孤烟,入目可得泼墨淡抹的国画韵味,细品则享受如梦如幻的情调。

一尊成功的绞釉瓷品,如一曲瓷的妙音回响,萦绕天上人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绞胎瓷曾像风一样刮过唐宋,但它的精灵未散;孟凡斌与绞胎瓷有天缘之和,寻觅到绞胎瓷的魂魄,以天生的对绞泥和窑火的驾驭之能,妙手回春,复烧出它的古姿新态。绞胎瓷,以新贵之具象,鹤立于诸瓷之林,瓷情瓷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QQ截图20150807161321.jpg

QQ截图20150807164222.jpg

QQ截图20150807163039.jpg

QQ截图20150807163054.jpg

QQ截图20150807164644.jpg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宋官窑保护传承专家座谈会
新密夜市经济:张六米线炒虾尾为啥嗨爆舌尖
开拓新战场 奥迪A3三厢对比宝马1系三厢
劳力士的贵,贵在钢好、颜好、芯能跑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