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

所属类别: 陶艺 | 作者: | 来源:  |  2015-06-25 17:12:09 
0

  1961年就职于禹县钧瓷一厂

  1964年拜钧瓷老艺人卢广东为师学习钧瓷艺术

  1978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

  1982年参加全国建筑陶瓷业厂长培训班

  1986 年任禹县钧瓷一厂科研所副所长

  1988年创建杨志钧窑

  1991年与日本中国陶瓷艺术交流会代表团进行学术交流

  1991年钧瓷作品三足炉荣获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节创作精品奖

  1993年至1998年多次与美籍华人、美国陶艺家李建森为首的美国代表团进行学术交流及技艺表演

  2004年参编《当代中国钧瓷宝鉴》一书。

  2001年被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及仿品展特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5年参编《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5年河南省陶瓷手工成型手拉坯职业技能竞赛百花奖活动中荣获金奖。

  2006年被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2006年度被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

  2006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6年钧瓷作品“找妈妈”荣获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品奖章。

  2006年钧瓷作品“吉祥尊”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6年底通过中央九部委评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7年被河南省陶玻协会聘请为河南省陶瓷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7年荣获CCTV-7乡土栏目最佳人气奖。

  2007年举行义卖将所得款五十万元全部捐献四川灾区。

  2009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06年杨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高荣誉

 

 

  2006年杨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高荣誉

 

  

2009年杨志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09年杨志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杨志擅长造型设计、手拉坯创作与釉料配制,其作品釉色晶莹剔透、五彩渗化,多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几十年的艺术生涯总结出《宁整勿碎、宁简无繁、型为本,釉为魂》的创作理念。创新钧瓷死环耳饰为活环耳饰,专长手拉坯技艺成型。主要代表作品《吉祥尊》、 《象鼻尊》、《鸡心瓶》等荣获省、部国家优秀作品奖、金奖、银奖,诸多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及国内外收藏界收藏。

  

 

鸡心瓶-杨志代表作品

 

 

  鸡心瓶-杨志代表作品

 

  65岁的杨志还日夜工作在钧瓷烧制第一线,他总说手艺活一天不干就会生疏,自己闲也闲不住。他现在带着3名徒弟,已经手把手地教了四五年,他总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这支队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年轻人宁愿去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留下来学艺,这让杨志感到忧虑。

 

  文交所资讯网7月30日消息: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并驾齐驱。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这项手艺耳鬓厮磨了半生的杨志也日渐成为家喻户晓的钧瓷大师。

 

  杨志他的一生都在和制瓷打交道。51年前,刚满14岁的杨志来到河南省禹县陶瓷一社做工,著名钧瓷老艺人卢广东带着他从拉坯、烧窑做起,从此他便把半生的心血献给了钧瓷。杨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几十年来为钧瓷业做出了不少贡献:解决了钧瓷烧制中“死环变活环”难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研制出“金属模种”以节约成本……

 

  杨志说:钧瓷烧制工艺复杂,是世界上唯一经1300度高温生成的窑变瓷,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拿“死环变活环”这门手艺来说,因为钧瓷烧制时需要上釉,但釉会在高温下不断流动,活环容易崩裂或粘连,于是“死环变活环”曾经一度成为业界的技术难题。“技术工人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巧,手、眼、心、脑都用上,工艺才会有突破和创新。”

 

  的确,杨志他的作品不仅好,而且巧。他讲究创作出不少佳作“型为本、釉为魂、宁整勿碎、宁简勿繁”等。早在1984年,他便在作品《象鼻尊》中别出心裁地以两条大象鼻子作装饰,对传统造型加以大胆改进。

 

  

象鼻尊-杨志代表作品

 

 

  象鼻尊-杨志代表作品

 

  那一年,这件作品连获国家级、省级4项大奖。此外,杨志首创性地将浮雕技术运用于钧瓷工艺,做出华贵的《牡丹尊》。当然,最著名的还有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吉祥尊》。

 

  

吉祥尊-杨志代表作品

 

 

  吉祥尊-杨志代表作品

 

  如今,65岁的杨志还日夜工作在钧瓷烧制第一线,他总说手艺活一天不干就会生疏,自己闲也闲不住。他现在带着3名徒弟,已经手把手地教了四五年,他总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这支队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年轻人宁愿去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留下来学艺,这让杨志感到忧虑。他说:“娃娃们觉得烧瓷这活又脏又累,其实是他们还没有领悟到掌握这门手艺的价值和意义,国家评我当传承人,我就得多教徒弟,担起这份责任。”

 

  对于钧瓷的发展前景,杨志他很有信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希望:“据我了解,现在有些钧瓷手艺人的生活状况不是很好,希望各级政府能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扶持一些传承人,同时对文化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方面的优惠,大家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宋官窑保护传承专家座谈会
新密夜市经济:张六米线炒虾尾为啥嗨爆舌尖
开拓新战场 奥迪A3三厢对比宝马1系三厢
劳力士的贵,贵在钢好、颜好、芯能跑
书画篆刻家宋洋:紫砂壶艺术作品鉴赏
来自时尚界设计大师们的珍珠元素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065号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