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十年图破壁
高玉亭先生诸体皆能,尤擅行草。他的行草,结构欹侧险绝寓于平正;运笔提按使转中侧并用,疾徐得法刚柔相济轻重有度;墨分五色,润燥干湿,处理得当;从章法看,整体气韵贯通,错落有致,颇有韵律感和书卷气,他以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各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体现出米氏家法。
面壁十年图破壁。高玉亭先生在十年中以宗教式的虔诚献身于书法艺术,完成了一个由远近闻名的“好写家”到一个著名书法家的凤凰涅槃式完美转型。
刚过花甲之年的高玉亭先生,自小就写得一笔好字,不管是硬笔还是翰墨,他的字都是班里最好的,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高中毕业。和同时代许多书法家一样,他字写得好,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常被安排写大字报。虽然这些都没有进入艺术范畴,但是毕竟对笔墨纸砚的性情有所了解。而且在结体方面,求得了初步的平正,为他取得今日成就打下了基础。
后来工作了,又当了学校领导,写标语、办板报,自然少不了这位好写家。
从实用角度,这位好写家已经远近闻名了。
但是,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书法家在创作,他震撼了,他知道,之前所写只是写字,不是书法,根本不理解书法具有的艺术之美,未窥书法艺术之堂奥。
他开始在书法家们的引导下,参加书法艺术学习,购书、临帖,从零开始,十年过去,书艺大进,这位原来远近有点名气的好写家成了同道称羡、评家肯定、藏家追捧、透溢着书卷气亦得米氏神采的著名书法家。
问起高先生,取得如此卓越成就的学书过程,他感触良深。
他认为,学书必先临帖。
他开始遍临诸体,最后钟情于米襄阳。米氏书法特别是行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气势磅礡的独特审美情趣和难以逾越的艺术特点,深深地打动着这位一直在思考自己学书之路的书法家。
高先生对孙过庭《书谱》里那句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学书三阶段有着深刻的体会。
孙氏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高玉亭先生认为自己原来所学在矢志临米之前,最多在于初步的平正。在学米时,忘掉旧习,沉醉其中,临池不辍,临帖不断,可以说是忘我地从头学起了。
高玉亭对临帖也有自己的体会,他认为临帖必先读帖,而且读帖和临帖是一对辩证范畴,只读不临,失于懈怠;临而不读,则终不知其所以然。正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临创结合,大胆实践,也是高先生学书的一条正途。参加河南电视台翰墨缘举办的书法大赛,荣获最高奖——季度一等奖(而至今年度一等奖也没有举行)。他也参加了中书协举办的书法考级,这种考级,省书协会员才有资格参加,他又一路顺风,通过普通八级考试达到专业一级。
有了水平,必然就有点名气,参加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就必不可少。这样的活动一般他都欣然参加,他认为奉献社会也是在提高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其他书法家在一起,不管别人水平高低,肯定都有自己可汲取的长处。
这也是高玉亭先生的成功之道,师先贤,学今人,在别人的书法中发现长处,哪怕是听歌、看戏,甚至于看一处建筑,他都会想到它们与自己书法创作所共有的韵律美、节奏美、整体美,把这种感悟体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
读帖与临帖结合、思考与创作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高玉亭以思考型的书法家严格要求自己,把所见所闻都和自己的书法创作结合起来。以“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辩证法思想指引自己,逐步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为了彻底去掉积习,自我否定,高玉亭先生自2006年起,一直以“草根”为笔名。现在,可能知“草根”者比知高玉亭者更多了。
十年不算长,但也不算短,希望在接下来的艺术之旅中,高玉亭先生能在已取得不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执着而忘我地超越自己,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