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追求篆刻艺术的纯粹
王晨
1960年生于郑州,祖籍山东,师承李刚田。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在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获奖。个人被评为“书法十杰”。在“气韵东方”——别克君威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获特等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三等奖,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获提名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二等奖,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获提名奖,出版《王晨篆刻作品集》《王晨篆刻选集》等。
作者:《理财》记者 白利倩 来源:《理财》杂志2015年第1期
与书法密切结合的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瑰宝之一。早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用刀在龟甲上刻下的字画(即现代所称的甲骨文),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已具较高的刻字水平。到了秦代,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篆书,刻字的形式也随之广泛。及至汉代,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印章达到兴盛时期。“秦汉印宗”一词也从侧面证明秦汉时期高超的篆刻艺术。
篆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研究与探索。例如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人发起并创建的西泠印社,就是以金石篆刻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组织。
西泠印社之后,篆刻艺术蓬勃发展,对之进行探索的文人墨客更是层出不穷。自清代至今,就有吴昌硕、韩天衡、李刚田等一大批研究爱好者。而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王晨,以现代的观念与审美对篆刻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艺术之最高成绩,荟萃于一痕一纹之间,任何刀削雕琢,平畅流丽,全不带烟火气。”
——梁思成
篆刻的专业性要求极高,然而王晨的作品,即便是对篆刻艺术一无所知的观众,也能在目之所及的地方发现其作品的精湛。这正是王晨作品中的独到之处,也是他在篆刻艺术上所想要追求的东西——坚守风格,追求完美。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方印章、每一幅作品,无论是用刀还是用笔,都可以看出其追求完美的态度。正如中国当代篆刻家李刚田对他的评价:“从总的审美基调上看,王晨的印表现出一种安详静穆之美。如果说当代篆刻创作受到美术的渗透,那么王晨的篆刻则努力追求着篆刻艺术的纯粹。”
王晨曾表示:“篆刻,是古人在方寸之间蕴含的艺术创作。”而从他的篆刻作品中,不仅看出他在方寸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更能看到他坚持风格、追寻经典与传统的渴望。作品中没有现代艺术背景下的浮躁与粗糙,更多的是古典与雅趣、平正与安详。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习近平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提到:“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在市场经济利益与名的诱惑下,很多艺术常常变得喧嚣与浮躁,并以一种狂躁不安,动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在王晨作品中,安详与静气是篆刻门外汉也能体会到的视觉感受。他用自己独有的平静与雅趣来对抗浮躁与孤独,既没有当下市场经济中的浮躁,也没有纷繁世界中的孤独。
“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应该是有骨气的艺术家,他本身能够在名与利的诱惑下,依然能坚持作为一个艺术家该有的骨气。”在王晨的作品中,既见其古拙,又见其静雅,文字与印面都干干净净,这不正是一个艺术创作者骨气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