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琴不再曲高和寡——访古琴艺术推广者弓胜涛
一个难得的下午,沐着阳光,记者来到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钧天广韵古琴会馆采访到了弓胜涛先生。琴声款款,古曲清幽,身着蓝色布衣的弓胜涛浑身散发着睿智与平和。琴一把、花一枝、茗一壶,几道茶后,谈话渐入弓胜涛先生的古琴世界。
行走,机缘衍出的艺术人生
“和古琴的缘分得从王鹏老师和陈逸墨老师说起,”弓胜涛说,“正是由于他们对古琴传统文化的宣传,才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古琴。”
提起王鹏,大家一定记得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把古琴,它就出自王鹏之手。作为古琴专家、斫琴家,王鹏先后修复了唐代名琴“九霄环佩”、宋代的“龙吟虎啸”,以及赵孟頫和李清照等人用过的百余把历史名琴。其制作的古琴还作为中国乐器的经典和国粹,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厅演奏。除此之外,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电影《赤壁》及《笑傲江湖》剧组等众多的影视剧组所用的古琴都出自王鹏之手。
“‘爱世有琴,志之所向,惟传世不枉此生。’这是王鹏老师一直以来的愿望,勤勤恳恳几十年致力于研究古琴的制作及演奏的他,在古琴的文化传播方面也不断探索着。与此同时,身为中国琴会会员的陈逸墨,也投身于古琴艺术研习中,在古琴文化历史以及古琴谱的挖掘整理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在王鹏老师发现才华横溢的陈逸墨并共同为古琴艺术而推广时,作为陈逸墨好朋友的我就是受古琴文化熏陶的一员。我们的古琴文化源远流长 ,却遭受着被边缘化、被遗忘的现状,我愿意成为抢救这一文化断层群体中的一员。”
诚然,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如今已是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音色独特,空弦的散音有钟罄之感,吟猱之时又能发出完全不同的音色。“作为传统文化,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纵观现在的电视剧,我们常看到弹古琴的画面,却配着古筝的音乐,再一看,琴首、琴尾都放反了。而且现在戏剧学院教歌剧,音乐学院教钢琴、小提琴,自己民族的艺术却乏人问津了。”弓胜涛无奈地说。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琴’特指‘古琴’,之后为了与其他的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弓胜涛介绍道。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尚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延续到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著名的琴曲有《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代表器乐曲有《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隋唐时期,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却促生了古琴谱的产生。目前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3000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清末与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
定位,让古琴艺术走向大众
《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中说“琴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岁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气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水者平也。沼者伏也,上平则下伏,前广而广狭,象尊卑有差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龙池长八寸,以通八风;凤沼长四寸,以合四气。其弦有五,以按五音,象五行也。”
说起古琴,弓胜涛进一步解释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延续至今,源于它的自然。最早的古琴是依照凤凰的原形斫制而成的,以求吉祥安泰。从外形上来看,古琴正是应和了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琴琴面上的十三个琴徽,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此外,用以架设琴弦的硬木叫岳山,琴底掏有大小两个音槽,大的称为龙池,小的称为凤沼,有山、有水、有龙、有凤,象征着天地万物。所以古琴是一种有生命、有灵性的乐器。”
在对古琴逐步了解的过程中,弓胜涛越来越意识到传播古琴文化的重要性。2012年,钧天广韵古琴会馆正式开馆。“古人讲究心定才能成事,我希望这个会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从古琴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让现在的人们不要那么浮躁,静下心来做事情。”也许是多年在古琴文化氛围内的熏陶,弓胜涛留给记者的印象总是那么温文尔雅。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然而这种修身养性、非营利性的会馆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古琴定位问题上,弓胜涛和周围许多人产生了分歧。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在古代,琴曾是文人贵族的艺术,是文人雅士的必修乐器。“刚创立钧天广韵古琴会所时,周围的朋友都认为古琴艺术是高雅的,是高层次的人享受的艺术,建议把会所定位在所谓的高阶层,我却不这样认为。”弓胜涛坚定地说,“每个人都拥有享受艺术的权利,其实古琴学习的门槛并不高,曲音多为演奏者的内心抒发,并没有复杂的技巧,古琴应该从圣坛走向民间。习琴者既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以琴会友,交流切磋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所以我自始至终让钧天广韵会所摆脱阶级的限制,使其更加大众化。”
“如今传播普及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比方说河南省许昌长葛的音乐大道就是很好的方式。我们钧天广韵古琴会馆主要通过举办雅集及香道、古琴、养生等公益公开课的方式来实现。”弓胜涛说。在那里,品茗、听琴、闻香、雅玩的同时,更让大众了解到古琴的历史、常见的琴形琴式、斫琴的工艺与选材、古琴独特的琴谱、基础的弹奏方法等。如今,通过钧天广韵古琴会馆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人与古琴结缘。
传承,当代琴进入收藏领域
2013年11月19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的中国“案上云烟——文房珍玩专场”中,王鹏亲斫琴“青云式”与“无痕式”分别以210万、300万元成交,创出中国当代制琴的拍卖新高。此次参拍也是曾作为“古董”收藏门类的古琴,首次以现当代艺术品的形式亮相拍卖市场。随着近些年古琴收藏热的兴起,市场已经从“古董琴”进入到“当代琴”的收藏阶段。
古琴收藏分为三个档次。唐、宋、元代的传世名琴和明代皇室用琴为最上等。这类古琴存世量极少,而且价格也最为惊人,拍卖市场就是由它们在不断刷新天价。身价稍逊的是明朝文人制作的古琴,此为第二档次。它们因为比前一类古琴存量略多,价格也就略微低些,但价格也不菲。第三档次的古琴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作品。此时期的古琴质量品相已远不如前朝前代,但其价格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依旧偏高。
“我认为收藏应从当今名家制作的名琴入手。古琴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般需要两年的周期,琴的传统制作技艺是采用老桐木(或老杉木)和梓木配以大漆、鹿角霜、朱砂、红木、蚕丝等材料融合传统木作、漆作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但成就一把好琴,在选材用料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选择一把‘正音’‘正型’的好古琴,要观察木材、灰胎、琴轸、琴徽、琴弦等各个方面。”弓胜涛告诉记者。
弓胜涛指着身边的一把古琴讲解道:“首先看木材。古琴琴材通常以桐木为主,面桐底梓最为常见,此外栒木、漆木、松木、荔枝木、杉木、楸木等皆可作为琴材。其次是看灰胎。由于古琴琴面木质相对松软,为保护琴能历经长期的磨损,又要兼具传音效果,琴器表漆下必有灰胎,其中以鹿角霜和八宝灰最好。如今低档琴市场大量充斥着瓦灰加鹿角霜或纯瓦灰抑或根本没有灰胎的古琴,此种古琴不宜收藏。再次,琴的槽腹结构也是决定琴音色好坏的关键部位。好的斫琴师会根据每块料本身的音色特性设计槽腹结构,能将琴分出不同音色档次。除此之外,琴轸有象牙、玉、犀角、珐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不同材质,不同材质有不同的收藏价值。”
选择一把好古琴之后该如何保存呢?弓胜涛告诉记者,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弹。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古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它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就更加苍松、脆亮。
其次,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也很高。不要将古琴放在晒到太阳或是有其他热源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吹风。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此外,弹奏古琴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古琴最怕油烟,被油烟污染了琴弦,音色就会改变。同时也要防止灰尘积存,时时擦拭,保持琴身和琴弦的洁净。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古琴文化需要推广,让古琴不再曲高和寡,不再有阶层局限,走入大众的生活,是我的目标。”一番谈话过后,令记者感动的不仅仅是弓胜涛对古琴文化的热爱,更源于他是一个踏踏实实担当起责任和使命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