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初露端倪 未来市场巨大
近年来,机器人不仅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随着技术改进和需求的增长,服务机器人正开始进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近日于广州举行的“2017中国(广州)服务机器人高峰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陈殿生指出,服务机器人将来的市场非常巨大,现在产业初露端倪,但还处于低端。
他展望道,当服务机器人像智能手机一样走向千家万户时,便是机器人时代的真正来临。
据陈殿生介绍,中国早在2013年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在制造业、社会生活、国防安全等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都是刚性的需求。目前,中国老龄化人口约2亿,残疾人数量约8500万,而超过80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多达3750万到4000万。因此,老人照护和康复、残疾人服务的需求非常大。服务机器人则正好能有效地缓解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苏春翌也提到,服务机器人在康复训练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康复机器人能够利用脑电信号监控患者,还能兼顾中风后遗症等失能患者的康复训练,其中包括助行等方面。
除了康复训练,机器人还能提供日常生活的辅助、给予老人精神慰藉、必要时实施紧急救援等。
陈殿生提到,当前,服务机器人和教育服务机器人在国内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上市的iRobot扫地机器人作为第一个服务机器人,占有率超过了60%。而投放于教育领域的乐高机器人,每年产值可达50亿美金。据国机智能电力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栋介绍,巡检机器人也在逐渐发挥其作用,不仅降低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其装备的仪表读数识别、超限报警、红外测温等功能也使巡检更为准确精密。
陈殿生指出,面对这样富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的优势主要在于产出速度快、价格相对低廉,这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一大特点。
据介绍,相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非结构化、应用于动态环境。其次,它的操作任务比较复杂,目标各异。然后是交互,自然友好,识别理解。最后还要保护本质安全。另外一个是标准,现在服务机器人的标准不一,产业配套还没有形成。
“服务机器人将来一定是大的产业发展,但目前还没有几个能够形成产品,没有形成产业,但它的增长速度确实很快,是这样一个总体的判断。”陈殿生说。
随着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拓展,机器人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思考和担忧。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张宪民直言,中国生产的相关装备在运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远不如发达国家的同类装备。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约14%,中国销量增长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有余。然而,中国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
造成这种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中国生产的机器人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仍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衡量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的时间,遗憾的是,中国的数控系统和国外的数控有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对于机器人可靠性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责任编辑:王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