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处置“压力山大” 银行频现抵押房叫卖
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商业银行控制贷款不良率成为了时下的“攻坚战”。从近期披露的三季报数据上看,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在连续上升3年之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然而,市场人士质疑信贷真实风险并未降低,通过加码房贷和政府项目类贷款“稀释”不良率的策略仅仅障眼法,银行依旧存在处置不良信贷的巨大压力。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商业银行把新增信贷资金投向风险较低领域冲规模的策略确实能有效降低不良率。但是,在处置不良贷款中,近期多家银行及分行通过叫卖抵押房的处置手段已将现实压力显露无遗。
不良率企稳?
“三季度有不少银行的不良率应该企稳了,增速总体上应该是降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尽管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不小,银行在应对不良上采取了不少措施的。
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为1.75%,与一季度持平。而2015年四季度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为1.67%。
记者了解到,银行不良率增速放缓已露苗头,上市银行在不良率的数据披露中有升有降,至少增速上已经得到控制。刚刚公布的四大行首份三季报中,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460.34亿元,不良贷款率1.48%,而年中的不良率为1.47%,上升0.01个百分点,不良率增速已经大降。
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56%,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持平,而宁波银行不良贷款0.91%,甚至比年初还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银行控制不良贷款从外因和内因入手,外因指客户的选择和风险把控上,而内因则是贷款的门槛和管理流程上。”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监管和银行对这两方面都有调整。
事实上,对于客户选择、行业选择上,银行将大笔信贷资金投向了风险较低的行业避险,包括房产按揭贷款、债券投资等等,压缩了过剩产能、限制性行业和不良率高的行业贷款规模。
“新增贷款中风险会较之前要低,主要是存量贷款不良生成的压力还是比较大。”上述股份行人士认为,银行的风险在于不良贷款生成,而不是仅凭不良率一个指标。
一家城商行地方分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为了控制银行的不良贷款,银行对贷款条件的门槛也在提高。“一些地方分支机构可能只做政府项目、央企国企贷款和强担保的贷款,对于风险的厌恶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不良贷款增速是放缓了,但可能上升的期限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不良贷款暴露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是在国家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和不良容忍度的。但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是担心贷款对资产质量的影响,不愿意单独承担风险。“银行和政府联手来做小微企业贷款,由政府出面做担保或是坏账的补贴。”上述城商行地方分行人士表示。
公开售房?
经济下行压力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压力,随之这股压力有转嫁到了资产处置上。此前,商业银行通过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坏账进行转让,但是后来法院拍卖、淘宝交易等途径越来越多。如今记者发现,不少商业银行或分支机构已经公开对抵押资产包括住房进行售卖,寻找接盘方,这侧面说明了不良贷款处置越来越不易。
在招商银行合肥分行零售信贷部的微信公众号中,早在9月28日已经推出了“招商银行资产处置第十季”,其中有关于抵押房的详细介绍,包括地址、位置、保证金、拍卖时间及竞价情况。建行北京分行亦是如此。8月中旬,建行北京分行一下子推出15套北京的地产房产进行拍卖,甚至对接好了房贷业务。
记者发现,这种贷款抵押房的叫卖各家银行均有涉及。抵押房进入法院拍卖程序,但是微信公众号却将抵押房信息直接推送客户寻找买方。之前,抵押房在进入法院程序后,往往是委托拍卖公司进行法拍,所有流程由拍卖公司主导。可房产拍卖的流拍情况较多,目前银行可能也会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协助法拍以处置不良资产。
一家国有大行信贷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不良资产处置中,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会折价较多。在抵押贷款中,由于有抵押物作为偿债方式,所以银行多会以法院起诉和拍卖的形式来处理,而通过微信是为了更好的寻找买方,毕竟有一些法拍房都经过了两轮拍卖。”
他表示,抵押贷款是一种防风险的手段。从经营银行来看,银行不愿意通过处置资产回收资金。这种方式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还可能最后承受损失。“银行还是要将风险把控做在前面。”
与此同时,“房产拍卖最大的问题是房价的波动和评估。如果房价暴跌,处置起来就会很麻烦。一些贷款人在贷款时还会做高房价,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上述国有大行信贷部负责人称,由于国家限购政策的出台,部分地区银行对于房贷的信贷安全还有所忧虑。
责任编辑: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