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充分就业视阈下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研究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论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从就业优先政策、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对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了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关于就业优先政策相关论述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中央在不同时期的就业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内蒙古考察时,多次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二)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相关论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关论述
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河南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践探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论述, 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点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技能就业创业支持、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培训评价信息管理“五大体系”。
一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将本科、专科、中专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纵向贯通,形成完善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将技工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横向融通,形成一证在手、互认互通的就业资格认定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交流,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办学项目;采取合作、托管、共建等方式,推行集团化办学,推进职业技能校企联合等级认证。
二是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深化技能等级评价改革,支持用人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设置技能等级、开发评价标准、运用评价方法,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全员定级晋级评价。规范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坚持质量导向,严格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准入及其评价管理。构建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三是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大力开展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培训,出台省职业农民技能证书管理办法,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农民培训持证就业体系。坚持产业导向、就业导向、质量导向,以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检验培训实效。坚持特色发展,推进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在省级层面,顶层谋划、分类推进“河南护工”“豫农技工”“河南码农”“豫菜师傅”等1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在市地层面,重点推进“一县一品牌”建设,加快6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兰考乐器工”“长垣起重工”“镇平玉雕师”等100个区域人力资源品牌。
四是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坚持竞赛引领,统筹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统筹各类赛事活动为重要导向,积极申办国内外重要赛事。强化赛事成果转化,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推动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助力技能河南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五是职业培训评价信息管理体系。强化信息赋能,全面运行河南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推动政府补贴性培训、评价机构全入驻,加快实现“系统之外零补贴”。有效提升全省培训评价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省市县三级系统视频监管队伍和监管机制,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评价专项整治,持续优化培训评价取证结构。
近年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有效推动了以高质量人力资源开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展趋势,为人口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2.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2.97万人、高技能人才86.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1%、111.5%、108.4%;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中高级技能人才取证分别占新增技能人才取证的39%、66%,较一季度分别增长2.4个、5.8个百分点。
三、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提升路径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设现代化河南,需要进一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走出一条人口大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展新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技能河南建设重要性
技能人才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省战略,需要创新人才,也需要技能人才。河南省是制造业大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对提高劳动者职业适应能力有更高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技能是影响就业和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河南省技能人才只有900多万,占比仅为15.8%,比全国低6.9个百分点,其中高级人才只有226万,占技能人才的比重仅为25.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此外,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7%。收入的差距本质上反映的是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差距。因此,大力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需要提高思想认识,让更多人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二)围绕发展需求,加快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技能才具有生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着眼服务现代化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市场需求,加快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要明确教育培训对象。围绕产业结构发展新变化、新需求,结合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加强相关主体技能培训,以应培尽培、愿培尽培为工作导向,推行从劳动力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培训。二是要做强教育培训主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是主体,职业院校是主阵地,社会培训机构是有效补充。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战略合作机制,加强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对口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完善校企共建、共管制度。实施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要优化教育培训内容。强化市场导向,推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有效对接,课程设计与职业内容无缝衔接,不断提升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力。
(三)抓好考证持证,多措并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
考证持证是检验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一是大力推进职业技能评价。健全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全工种、各门类技能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工种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引导各级各类企业、院校等开展自主评价,加强培训评价质量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管和资质管理。二是推动数字化赋能职业培训。数字时代,职业培训模式、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借助数字化发展优势做好技能培训,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建立健全设备劳动力、终身培训档案。强化数字服务理念,创新网络教学、网络考试,为劳动者构建门槛低、内容全、便捷高效的技能培训服务。三是打造劳务品牌。劳务品牌是一个地方劳动者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河南已经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劳务品牌。如林州建工、平舆防水、长垣厨师、唐河保安、遂平家政等,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劳务品牌,加强跨地区、跨国劳务对接,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
(四)强化统筹协调,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配置
职业技能培训涉及各行各业,培训资源很多,但往往仅限于某一行业、领域的小打小闹、自弹自唱,缺乏从整体上的统筹和优化。推动技能河南建设必须加强全省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统筹协调。一是优化院校专业布局。全国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学校中,河南省仅有6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要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整合优化全省职业教育资源,实施“双高计划”,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同时,深化职业专业院校改革,发展一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打造一批精准对接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专业。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工学结合,鼓励支持学校在内部管理、校企合作、专业设置等方面加强重塑性改革,大力提升教学内容与教材,激发职业院校自主发展活力。同时,加快推动“双师制”教学,强化德技并修的育人导向,坚持完善课堂综合育人机制,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校自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跨省合作办学模式,以制度性开放拓宽国内外就业市场。
(五)加强激励引导,营造技能河南建设浓厚氛围
建设技能河南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加快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技能河南建设思想舆论氛围。一是引导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就业观、职业观、人才观的教育和引导。要引导观念转变,加大对技能成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劳动者投身技能报国的时代潮流,努力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对标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招聘、职级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打通职业发展通道,让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经济上有获得感、社会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成就感、生活上有幸福感。三是深化比赛促训。职业技能竞赛是推动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通过活动、赛事提升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